北京中医医院新址选定朝阳区垡头,建成后,其床位规模有望从过去的500余张增至1600余张。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11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上获悉的。

  城里中医医院将向郊区延伸

  未来,本市将逐步引导城区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向郊区延伸,鼓励城区大型中医医院采取多种方式,向远郊区拓展服务空间。谈及正在规划中的北京中医医院新址建设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此项工程将与本市正在筹建的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统筹考虑。

  除此之外,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也会整合临床教学和医疗服务资源,提升当地中医药服务能力。

  社区将设“治未病”指导室

  作为2011年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今年起,本市将不断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以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在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指导室,并培养家庭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员。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透露,为缓解群众看中医专科和专家难,今年,市中医局还将建设妇科、肛肠科、耳鼻喉科、眼科、推拿科等10个中医药传统特色诊疗中心和10个中医药“治未病”中心。

  筛选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当前,由于缺乏整理和保护,我国一些接骨、火针等传统中医技法正面临失传。今年,本市将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方法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并组织专家筛选10种疗效突出、有区域特色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分层分类推广,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广泛使用。

  同时,本市要进一步实现城市大医院专科建设与基层无缝对接,通过“携手网络工程”,把全市二、三级中医医院的国家级、市级重点专科专病优势,辐射到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赵静介绍,全市各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科室都要派专家到基层网点坐诊带徒,并以此作为医院级别评审和管理年考核的重要内容。

  鼓励名老中医开诊所

  为进一步完善落实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今年本市将出台“北京市关于鼓励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的意见”,鼓励名老中医在基层居民身边开办诊所,重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

  此外,针对针灸、肿瘤、康复、骨伤等专科医院缺乏的现状,全市还将支持建设一批专科专病品牌医院,如针灸医院、骨伤医院和康复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