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也是实验诊断技术在医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其设备与规模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检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效果。许多检验数据对早期发现和预防某些疾病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因而,检验科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其人员的配备、素质的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的优良与否都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来说,检验科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
一、检验科建设规范要求
(1)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法规与标准;医院检验科ISO 15189规范管理制度范本; CNSA CL02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对检验科实验室设施的要求;PCR实验室按照原卫生部《临床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艾滋病防治条例》
(2)检验科建筑环境条件
实验室应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人员安全和对患者的医护服务,应确定工作空间是否充分。
资源应足以支持实验室工作的需要,应维持实验室资源有效及可靠。对实验室固定设施之外进行原始样品采集和检验的地点应制定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应按有效运行的宗旨设计,应提供给其使用者佳舒适性并将发生伤害及职业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应保护患者、员工和来访者,使其免受已知危险的伤害。
如果提供了原始样品采集设施,应在尽量优化样品采集条件的同时,考虑患者的行动能力、舒适度及隐私。
实验室的设计与环境应适合所从事的检验工作。采集和/或检验原始样品的环境不应使结果失效或对任何测量的质量有不利影响。实验室设施应提供保障以正确进行检验操作。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光照、通风、供水、废弃物处置及环境条件。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程序,用于检查其环境对样品采集、设备运行有无不利影响。
当有相关规定要求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结果的质量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并记录环境条件。应注意无菌、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电力供应、温度、声音和振动水平,以适应相关的技术活动。
相邻实验室部门之间如有不相容的业务活动,应有效分隔,并应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应控制人员进入或使用会影响检验质量的区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样品及资源,防止未授权者访问。
实验室内的通信系统应与机构的规模、复杂性及信息的有效传输相适应。
应提供相应的存储空间和条件以确保样品、切片、组织块、保存的微生物、文件、档案、手册、设备、试剂、实验室供应品、记录与结果的持续完整性。
工作区应保持清洁。危险物品的存放及处置应遵守相关法规。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为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程序并对人员进行培训。
应建立试剂冷库、耗材库和标本冷库,以防止交叉污染的方式储存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临床样品和材料,并由试剂耗材管理员进行专人管理。
应遵守相关法规,设立的危险品储存库和处置设施应与物品的危险性相适应,并符合适用要求的规定。
应提供空间以供员工活动,如会议、学习和休息。合理配置洗手间、饮水处供员工使用。检验科还设置更衣室供员工储存个人防护装备和衣服等设施。
标本采集窗口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尽量优化样品采集的条件,特别是残疾人员、孕妇、儿童、老人等弱势患者。患者标本采集设施应有隔离的接待、等候和采集区。这些设施应考虑患者的隐私、舒适度及需求(如残疾人通道, 盥洗设施) ,并考虑在采集期间适当的陪伴人员(如监护人或翻译) ,还应配备并维护适当的急救物品,以满足患者和员工的需求。
(3)检验科通风空调条件
检验科是精密贵重仪器较多且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必须有合适的工作条件。实验室应安装空调,室温常年控制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80%。
检验科区域应尽可能使用太阳光自然风,有足够新风流入,保证工作环境空气流通清新,环境的通风是预防感染最好的方法;空调系统要合理计算匹配,确保工作环境温度满足设备需求。
选用空调设备时,应计算所有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并适当增大设备功率以满足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一些高精尖设备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的,应安装冷暖两用空调。
(4)检验科电力系统条件
电力系统分为照明用电、动力用电和设备用电。将一些带电机起动的设备并入动力用电网络,切不可错误认为它是单纯的设备,应并入设备用电网络。如离心机、冰箱、洗板机、抽风机、生物安全柜、空压机、空调等。因这些设备的起动运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电流,会影响检验仪器的结果。
设备电力网络要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与市电双回路设计,确保仪器运行不受停电或UPS故障的影响。
电力系统设计应科学计算负载并配置相匹配的电线、开关、插座等。
(5)检验科给排水系统条件
给排水系统除了严格按消毒感控的要求外,要充分考虑目前及将来设备用水的需求,生化分析仪、酶免分析仪、洗板机、化学发光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等,不但要考虑用水,更要考虑仪器工作中的排污排水,污水需经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院外。
应设置纯水系统,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用于检验分析、试剂配液、生物培养、容器清洗等。
应提供灭火器、消防栓、便利的应急淋浴和洗眼装置等安全设施和设备,并定期验证其功能完好情况。
水池贴防酸碱的陶瓷砖,洗手龙头安装感应开关装置。
(6)检验科弱电系统条件
应保证电话通讯系统、网络系统、传真等要与医院和检验科的规模、复杂性及信息的有效传输基本相适应,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输,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
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互联,提供自助报告打印终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高风险微生物随检验科打印的报告单传出检验科外而造成污染。
医院检验科LIS系统的建成使用,实现了海量医疗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提高了检验运行效能,同时实现了医疗数据共享和集中统一存储,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安全。
二、案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之一, 目前在职职工4171人。 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国家卫生计生委管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占地面积 14.8万m2,建筑面积20.5万m2, 开放床位2541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创立于1956年,经过近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先进、检验项目众多、科研能力强的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实验室之一。
检验科布局及功能区域划分:
按照标准要求,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应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按照医院感染要求划分,医学检验科整体应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划分。
按照功能划分,医学检验科一般划分为工作区和办公区。 工作区一般分为:样本采集区,信息登记区,样本前处理区,生化检验室,临检室免疫检验室, HIV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PCR实验室,运输通道,试剂储存区,样本储存区,消毒灭菌区,污物处理区,UPS机房,纯水机房等。 办公区一般分为: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资料室、更衣间、卫生间、休息室等。
实验室将有效的空间划分为清洁区(办公室、休息室、学习室)、缓冲区(储存区、供给区)和污染区(工作区、洗涤区、标本储存区、高压消毒区)。
临床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设施要求应配备经国家FDA批准的、符合国家标准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容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确保符合要求。另外,实验室安装了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
门诊检验及检验科设置在同层,并有专用通道相连,急诊检验与检验科之间有专用气动物流通道,检验标本传输时间均在5分钟以内,使检验区域整体化一,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全院检验标本的传输全面实现物流化传输,完全取代人工运送的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共设置站点61个,其中医疗综合楼53个、门急诊综合楼8个。住院部各医疗单元在护士站内分别设置物流站点,外围楼宇也在住院部一层东西两侧个各设置两个站点用于接收检验标本。通过外围站点,在五分钟之内将检验标本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将需要检验的物品运送到检验科。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在全院各科室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检验标本的运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检验科设置四个接收终端,并设专人接收标本。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标本的检验效率,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提高了检验物品运送的安全性。
PCR实验室按照卫生部《临床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划分为试剂贮存和准备区。用于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主反应混合液的制备。
标本制备区:用于样本的收集、登记和保存,核酸的提取、储存及加入至扩增反应管。
扩增产物分析区如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区域可适当合并各工作区域,但必须有明确的标记,避免不同工作区域内的设备、物品混用。
进入各工作区域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
HIV实验室: HIV爱滋病筛查实验室、HIV爱滋病确认实验室;
★ 规划合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人性化设计:① 人流: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消毒灭菌区——室外区;② 物流:区域间采用传递窗传送物品,以达到人、物分流。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大中型医院检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综合论坛
演讲嘉宾:任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建办公室主任、总工程师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筑医台资讯网站原创作品,如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此稿,请与我们的编辑人员取得联系,邮箱:wangshuo@zhuyitai.com,获准转载者请在转载时标注“本文来源于筑医台资讯网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