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设的好与坏,服务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自身健康、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刚调任不久的前黑河市长张宪军在抓医院建设工作中的讲话。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地方市级医院,虽然建院历史长,但由于地处边疆边远城市,其基础设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与发达的城市差的甚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尊重生命,2010年黑河市委、市政府针对这所老院亟须改善和解决的问题重新组建了医院的领导班子,加大了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第一人民医院提出了突出打造特色专科,创建三级医院,积极延伸服务半径、面向社区、努力达到辐射黑河周边,带动全市医疗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并把创建三级医院定为黑河十项绩效工程之一。
争创三级医院是一个全面提升医院各项工作质量过程,为此医院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特地组织人员到宝泉岭农场中心医院、省精神病第三医院。北安农垦中心医院等地考察。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2010年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人才引进计划,从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哈医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现场招聘会,共招本科毕业生25名,其中研究生10名,这是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65年来在人才战略上的一次最大行动,实施了“3+2”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回聘了18位退休专家,选派11名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技术到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大医院完成三个月到一年的进修。2010年派专业人员60余人次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激发活力的有效措施。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洪涛推行的改革就是更新观念,摒旧纳新,他带领党委一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争创三级医院为抓手推动医院全面改革的改革目标。秉承“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重人才、尊重市场”的经营理念,重新修订了医院管理13项核心制度和15项常规医疗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各项管理有据可依,从根本上扭转、解决了无序管理的局面。
医疗质量是由仪器设备、医疗技术及医德等诸方面因素决定的。为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满足临床需要,政府加大了对医院的投入。2010年政府投资1000万元用于医院净化手术室项目建设。今年,黑河财政又安排了1000万元资金,医院也在自身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16排CT、高压氧舱、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呼吸机、神经外科专用纤维镜、曲面断层X光机、肌电图等17台套高科技医疗设备,医院将闲置房屋和无法满足功能需要的资源还给了医疗一线科室,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一线用房的需要,科学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树立形象,抓医德医风建设。开门整风广纳谏言、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各界监督员30名,积极开展“患者在我心中微笑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等活动。推行便民措施,24小时为患者供应热水,为体检人员提供早点,在门诊设立导诊咨询台,安排专人为患者发放检验结果报告单,每周面向普通百姓开办科普讲座,实行了患者当日出院当日结算。2010年10月份推出“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医院以电话和信件形式对每位出院患者逐一进行随访,完善了患者投诉及意见、建议规范处理流程,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率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共随访出院患者达1843人次,医院服务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
争创三级医院,激发出全院职工的热情。医院的各项指标直线上升,2010年业务收入比2009年增长24.33%。门诊量2011年前二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8.85%,2010年医院荣获黑河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社会基层窗口单位第一名、 “医疗质量万里行”评比中获全省二级医院第一名,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贡献奖,省卫生厅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年共收到感谢信、锦旗21件,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政府的民生工作变成了百姓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