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医改方案中许多惠民亮点备受关注,从即日起,本报专门开辟《聚焦新医改》栏目,欢迎市民、医生、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讨论,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您的观点将刊登在本报《健康与美》版面上。栏目热线:83518695,邮箱:ganzilily@163.com mao515151@163.com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在4月6日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关于“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等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有利民营医院发展的一股“春风”。
医生“多点执业”有利于人才向民营医院流动
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是封闭式的管理,医师为医院所有,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事实上近年来许多专家都有到外地执业的经历。为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意见》指出,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这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是极大的鼓励,特别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和民营医院的医生在职称评定时享受与公立医院的医生相同的待遇等新政策都将对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昨日,深圳阳光医院院长陈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医生,希望能建立起合适的人才流动机制,包括健全的会诊制度,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这其实是许多医院期盼已久的。”科美医疗集团总裁乐剑戈采访中告诉记者,新医改出台后,希望与之相配套的一些措施也能尽快出台,使新医改更具有可操作性。
深圳博爱医院院长李平表示,“这对于民营医院是非常好的信息,人才的匮乏是民营医院最根本的弱势。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可以解决民营医院医疗人才问题,将会大大提高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
此外,国家还将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民营医院可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职称评定难,没有归属感,这是当前民营医院人员流动性大的症结所在。” 有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民营医院自负盈亏,没有任何政府补贴和政策倾斜,科研不能立项、职称不能评定、学习不能参加……这就导致多数在民营医院工作的人员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打工角色,渴望进入公立医院上班。据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民营医院共有17844家。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的流失反复困扰着每一个民营医院决策者。很多民营医院人才流失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状态,人才成本快速增加。
新医改方案指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这一政策将解救一批真正具有医疗服务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民营医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吸引和发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赢得更多市场的机会。”深圳博爱医院院长李平表示,“医保定点”可以为民营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和吸引更多患者参与民营机构的诊疗体验奠定良好基础,而“职称评定”将解救以往民营医院吸引人才只能靠高薪挖人的困境,拓宽民营医院引进高尖技术人才的道路。
医疗市场体系面临又一次洗牌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新医改再一次明确了民营医院的“身份”。
不可否认,在构建和谐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民营医院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听到市民对民营医院的印象褒贬不一:“社会上的‘医托’大多来自民营医院,走进民营医院就担心自己受骗。”“有的医生把小病说成大病,有被宰的感觉。”罗湖的陈小姐说:“在西方发达国家,民营医院以其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疗水平获得病人的美誉。病人到民营医院看病非常放心,一些高官和巨富都选择到民营医院看病。其实在深圳,许多民营医院的服务和医疗水平与公立医院相比毫不逊色,但也有一些‘黑心诊所’破坏了民营医院的形象。新医改出台后,医疗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场更加激烈的洗牌。”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科美医疗集团总裁乐剑戈认为,一直以来,由于“生来”的不平等让许多民营医疗机构步履维艰,这就出现了个别民营医院“短视行为”、“捞一把就走。”等行为的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破坏了民营医院的形象,从而让许多真正想做一些事的民间资本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