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准备工作是等级评审中的重要环节,资料准备任务繁重, 需要集中领导, 共同协作; 需要进行准确的标准解读和指标分解; 需要科学编目和整理。但在准备工作中,常常存在文件格式难统一、标准解读困难、难以体现持续改进的新理念等困难。因此,本文针对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资料的准备和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资料准备工作流程

1、集中领导,统一规划

由于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较高,需要向评审组提供的资料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归整资料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在实际的操作中,医院可成立以院、处、科级三级组织机构为基础,由院长牵头的等级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资料准备工作组,在资料准备组之下设置科室联络组,形成三级资料准备体系,分别负责医院、处和科室这三个层面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审评标准解读

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中引入了PDCA管理方法、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追踪方法学等新方法,评审更加注重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关注医院的绩效以及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参加评审的医院提 供医疗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相关文件。相比第一轮医院评审,新 一轮评审对资料的要求更加全面和严格。

3、评审指标分解

新版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包含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和检测指标这7大块内容。医院评审工作小组应当委派专人认真学习标准,领会标准含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将标准逐项、逐条分解,形成对应的资料清单,并分发到相应职能科室。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有针对性、快速的收集到各类评审资料。评审标准中的某些规定是否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高效完成资料准备工作。

4、评审资料的收集与交接

将资料收集的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科室后,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突出评审资料的特点与重点,运用包括证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统计报表等文件资料和图片、影像等丰富且真实可靠的资料。资料汇总部门要注意把握资料质量,资料应当全面详实。符合要求的资料移交时要双方签字,确保不遗失;不符合要求的要退还给科室重新准备。资料应当存放于统一编号、分类规范的文件盒中。资料收集完成后,资料准备组可以 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内容的逻辑关系顺序建立资料目录,要科学直观。

存在的困难与思考

困难一:文本资料格式混乱

由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审评资料的格式没有做出统一要求,从而使得多数医院对文件管理并不重视,造成审评资料各类文件格式不统一,加大了审核工作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业内协会可以集中出台评审资料的格式和结构范式,考虑到各地域、各医院的实际情况有差别,范式可以较为宏观,仅供参评医院参考。

困难二:标准解读和指标分解有难度

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一整套标准进行解读和指标分解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虽然评审标准的内容较为明确,但是由于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有差异,而且每个人的思维、知识背景 不同,这些都会造成对标准的不同解读和指标的不同分解。对标准理解不准、不全都会影响评审准备工作,从而影响评审结果。

困难三:难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新理念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遵循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医院各项工作的计划、实施、反馈和改进过程形成一个不断往复的循环,实现评审的常态化。这就要求评审资料要能够动态反映医疗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医院要保持各类资料的持续更新,周期性地收 集和整理各项资料。若为此将评 审资料准备组作为常设机构,将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从医院的管理制度上或是方法上保 证各项文件动态更新,值得深思。

解决办法

1、建立医院等级评审系统十分必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少医院拥有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建立一套医院等级评审信息系统,实现了医院评审细则与医院现有信息平台的资源对接,第一,有利于 医院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准备评审资料,提高评审准备的工作效率;第二,有利于医院结合评审标准审视现有信息系统,查漏补缺,完善系统;第三,实现评审资料的自动更新,符合持续改进的理念。

2、评审资料要具有共性。

接受等级医院评审,院方需要准备的资料存在一定的共性。在评审信息系统中预设评审材料的标准化范式,将材料的格式、内容模式化,参评医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现有范式的基础上填充完善材料。一方面提高了准备效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质量。

3、资料准备的重要性

资料准备工作是医院迎接等级评审中的重要环节,资料准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评审结果。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体现的也是医院的管理水平等软实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资料准备的自动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来源: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李虹道,陶箐,金新政

筑医台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