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亚洲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院建设年度盛会——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简称CHCC)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国家相关部委多位重要领导、医院建设领域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终端决策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聚焦行业前沿,引领创新发展。

5月21日上午10点,“中国卫生政策与医院建设发展综合论坛”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登录大厅召开。论坛中,各部委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演讲,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反响强烈。

以下为本论坛嘉宾演讲精彩语录分享,略有删节,以飨读者:

“对于医院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布局流程的合理,对医疗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以及民族医药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些年,内蒙古地区的特色蒙医医院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给予了多项政策及经济技术支持,这些顶层设计无疑是促进中医药民族医院发展的直接动力。


民族医院发展的要素

政策法规是民族医院发展的保障

临床疗效是民族医院发展的命脉

标准化建设是民族医院发展的标尺

精细化管理是民族医院发展的指挥棒

学科建设是民族医院发展的要领

科技创新是民族医院发展的动力

信息化发展是民族医院发展的主流

积极参与医改是民族医院发展的新机遇

扩大宣传是民族医院发展的口径

对外服务“一带一路”是民族医院发展的软实力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乌兰


我原来在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工作,去年由于工作调动,现在在企业工作,依我的工作经历来看,现在中国最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我说的社会组织是一个狭义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和协会、学会等,在利益多元化、利益矛盾冲突的时刻,我认为不管是政府一方或者是市场、企业一方,可能都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沟通协调,而社会组织恰巧对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和谐、协调、推动的作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会长刘殿奎

 


 

北京市属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思路:一是科学制定规范,提升后勤专业化管理水平。二是深挖管理潜力,强化后勤精细化管理能力。三是发挥集团优势,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四是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强化信息手段,提高后勤管理信息化程度。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基础运行处处长樊世民

 


 

按照2020年公立医院建设的标准,在“十三五”规划当中要新增1.2亿平方米的医院建设面积,其需求主要就是在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和省级医院,通过数据统计,县级医院约占8000亿产值,地市级医院增加床位19.4万张,约1800亿产值,省级及以上医院约占900亿产值,这将是一个1万亿的大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该如何解决?因此,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推出了PPP模式,医疗PPP的本身是政府向社会资本融资,引入管理创新的诉求。

政府在PPP建设中如何起到核心的作用,首先政府的观念要更新,政府各条线都要解放思想、统一观点,能够清晰认识社会资本对医疗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开放平等的姿态开展合作,少一些玻璃门和天花板;其次要长远布局,平衡医疗资源短期内刚需与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矛盾,利用好闲聊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城区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最后政府要兜底支持,具有严肃性的规划保障和政策保障,用立法来平衡和保护各方利益,政策兜底、资金兜底,社会资本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

——江苏环亚医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惊涛


(资料来源: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中国卫生政策与医院建设发展综合论坛”筑医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