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应用超高灵敏脑功能成像系统来研究睡眠及语言过程、并进一步开展脑磁图技术的研发。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使用医科达Neuromag® TRIUX™ 脑磁图系统开展多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在北京大学安装的医科达Neuromag® TRIUX™ 是医科达最新一代的脑磁图系统,同时也是医科达自1989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安装的第100台系统。医科达脑磁图系统迄今已在全球23个国家的科研和医疗中心运行使用。

脑磁图是一项完全无创地探测脑部神经活动的技术。神经元中运动的电流产生微弱的磁场,可被覆盖在头部表面超高灵敏的探测器件记录下来。脑磁图可用于测量脑部不同区域之间神经元通讯的迅变信号。这项技术与其它用于脑部的影像模式互为补充,例如功能磁共振影像(f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后者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显示脑部的解剖结构,但其时间分辨率远远低于脑磁图。临床证据表明用脑磁图绘制功能影像有助于定位癫痫灶,也可在手术前为临床提供视觉、听觉、体感、运动皮层、及语言功能的功能区域定位。

同时兼任北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及北大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高家红博士说:“北京大学掌握多项大脑研究的技术,拥有四台磁共振扫描仪,以及脑电图、导航下经颅磁刺激(TMS)系统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系统。我们购置的医科达Neuromag® TRIUX™ 将为我们的研究增加时间维度的信息。与功能磁共振影像相比, 脑磁图有着更好的时间分辨率—脑磁图信号可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而功能磁共振信号反映的则是一个神经元激发以后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段内脑血流、体积、及血氧的变化。此外,脑磁图与脑电图相比空间分辨更为清晰。”

高家红博士还谈到他的研究中心决定引进医科达的脑磁图系统,是因为与其它脑磁图机型相比,医科达脑磁图系统配有数量更多(306通道)且更先进的探测器。

在科研方面,高家红博士和他的同事将应用脑磁图,把他们使用功能磁共振影像和脑电图进行源定位方面的研究继续向前推进,对特定脑部活动的源点作精确定位。另一个应用脑磁图的研究课题是探索大脑处理不同语言的方式。

高家红博士还补充说:“我们也将脑磁图引入睡眠研究方面的工作,记录自发的大脑活动。我们正在进行的睡眠研究使用了功能磁共振影像和脑电图,将脑磁图引入结合多重模态神经影像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睡眠阶段的奥秘。”

北京大学的医科达Neuromag® TRIUX™ 系统也将供学校其他院系及校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

高家红博士最后说:“我和同事们非常兴奋地看到医科达第100台脑磁图在我们研究中心安装完毕,我们期待能利用这个系统研究最令人激情迸发的课题。同时,我们的实验室将成为展示医科达Neuromag® TRIUX™ 最先进功能和应用的平台。”

北京大学于4月25日在该校著名的百年讲堂为启用医科达脑磁图系统举办了一场庆典报告会,三百多位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学者在现场、及另外二百多位学者通过网上直播,聆听了六位国际知名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和脑磁图科学家的精彩演讲。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三位脑磁图专家就脑磁图技术的发展和展望、用脑磁图寻找自闭症的成像生物标记以及利用脑磁图诊断轻度颅脑损伤及预后等课题做了深入讲解。

(资料来源:科讯医疗网 筑医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