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明确要求。记者在浙江采访发现,自2006年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已先后与100多家医院开展协作,与80余家协作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
县医院“火”了
2010年8月,浙医二院与衢江区人民医院签署对口协作协议,浙医二院衢江分院正式挂牌。浙医二院派出以消化内科潘文胜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包括骨科李伟栩、妇科陈学军、外科李志宇,作为首批“长驻”衢江分院的专家,潘文胜担任衢江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医院还定期派出“重量级”名医赴衢江分院出诊、手术。
短短半年时间,这家曾“门庭冷落”的县医院开始“火”了起来,不仅赢得了本地病人的“青睐”,丽水、金华、温州等周边地区的患者也闻风而来。
衢州地处浙江西南山区,距省城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家门口有了省城医院,一些疑难病患者就不需要在衢州和省城之间来回奔波,不但节省了交通、住宿等费用,而且还降低了各类治疗费用。在衢江分院就诊能享受到当地医保、农保的优惠政策和“新农合”医疗限价服务,45种单病种、72种治疗方式被列入限价范围,均次医疗费用下降41%,人均节省2000多元。
技术帮扶让基层医生长本事
衢江区人民医院院长周亦文说,省里的专家来以后,给员工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过去大家难免像井底之蛙,以为自己还挺“牛”,现在被专家三问两问,答不出来。潘文胜历来严谨,看到徒弟操作有不规范之处,会马上不留情面地指出来,几次同台手术下来,“徒弟”们又紧张又委屈,两位女“弟子”都暗暗抹了眼泪。7个月下来,他们学到了真本事,从理论到操作都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潘文胜已经放手让他们操作了。
周亦文说,专家们来后,医院疑难手术量增加了4成,腔镜下黏膜胃癌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等都能开展了,医院还计划建立区域放射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病理中心,把远程会诊系统接通乡镇卫生院,甚至村卫生室,农村患者不出村就能得到最先进的诊断。
输出管理让院长们长见识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衢江召开协作医院会议,院长王建安先将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盘托出。
浙江省遂昌县人民医院院长周亚新听了以后,直呼“过瘾”。“浙医二院将管理经验、治院秘诀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而这些是我们基层院长们最欠缺的。”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学还不够,还要把中层干部送到浙医二院去“补”管理课。
周亦文说,今年打算把浙医二院的管理团队请来,给我们医院“挑刺”,发现问题,拿出对策,我们改一段时间,再请他们来看,推动我们持续改进。
慈溪市第三医院院长华全科来到浙医二院“取经”,看到二院打破学科藩篱,把神内、神外、精神、脑重症医学科整合成脑科中心,他很受启发。回到慈溪后,他不光借鉴二院多学科联合作战的模式,把消化科、胃肠外科、胃镜室整合成消化组,并打造了心血管组、呼吸组、腔镜组,还把后勤管理的一套“移植”过来。
青田县人民医院是浙医二院的第一家协作医院,院长武良告诉记者,上半年医院要搬迁到新院区,床位有500张,“一步跨越了30年”。家大业大了,对管理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每次浙医二院开办管理讲座,武良都会放下所有事情赶来听讲。另一个让他很开心的是,原来县医院基本不搞科研,在专家的带动下,科研氛围出来了,现在医生们也敢申报省级科研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