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 社区乡镇医院“饿”得慌

  “双向转诊”遭遇尴尬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6年,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下级医院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康复,从而降低费用。这一惠民措施推行得怎么样?昨日,遂宁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新农合管理科科长何旭光告诉记者:“双向转诊制度”在我市遭遇尴尬,从而出现一方面报怨“看病难、看病贵”,一方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惠民措施又不被接受的怪现象。

  现状

  大医院“胀” 小医疗点“饿”

  “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哟!”15日早晨,在市中心医院(三甲医院)排队挂号的熊先生心里很有怨气。熊先生在遂宁开了一家小企业,前晚他有点咳嗽,昨日一大早就到中心医院看病。

  目前,遂宁城区每一个社区都有卫生服务机构,现有35个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有2200个自然村,村级卫生室2700多个,加上市城区、区县县城的卫生服务机构,全市共有3000多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这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大医院几乎门庭若市,而许多小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诊所就喊有点“饿”。

  安居区崇文诊所负责人李小琼称,危重疑难我们看不了,但一般感冒、咳嗽这些常见病,小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诊所其实是有能力治疗的,价格也低得多,患者没有必要往大医院跑,“患个感冒往大医院跑,要排队,患者就抱怨‘看感冒病都难’了,大医院门槛费高一些,患者又要抱怨‘看感冒病都很贵’,人为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原因

  “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不顺利

  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新农合管理科科长何旭光认为,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很多,而“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不顺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何旭光分析,“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不顺利的原因有:基层医疗点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相对大医院来说要差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原因,“而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阻碍双向转诊的一个主观原因……‘到手的’效益怎能拱手‘让人’,这是一些医疗机构现实的心理状态,因此就可能出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顾医疗技术水平的客观条件而‘留’病人,上级医院常以病情需要还须住院为理由‘热情留住’病人的现象,造成‘病人转上容易转下难’。”

  “一些患者图踏实,小病逛大医院,这也是一个原因。”何旭光介绍,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患个伤风感冒,也往成都、遂宁等地的大医院跑,“卫生服务站点就能治好的小病,跑大医院其实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并且也没有必要,现在遂宁卫生服务站点与市县大医院都建立了良好的指导关系,比如市中心医院指导南津路、天宫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人民医院指导九莲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院指导镇江寺、介福路卫生服务站。”

  对策

  基层医院升级 患者观念改变

  据了解,政府为了有效地分流病人(也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住院门槛费,乡镇医院是100元,市级医院是600元;报销比例上,乡镇卫生院可报销85%,而大医院只能报销55%。“然而有的患者对此并不买账,又不能强制小病患者到基层医疗点就医,所以还应强化基层医疗站点的建设,让基层医疗站点对患者更有吸引力。”何旭光说。

  何旭光认为,还应该加强科普宣传,让患者树立治疗新理念,患者树立“小病用不着进大医院,重病在大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康复治疗”就医理念。

  一些家庭条件差的患者,希望政府及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让大医院树立“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改变“转上容易转下难”的状况,“重病在大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大医院同意乃至建议患者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康复治疗,这样患者肯定就少花些钱了。就解决了部分‘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