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医疗事业发展,除了大力发展各级医院建筑,还要注重与医疗相关的各级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做好基础医疗的同时,满足有更高需求的服务型医疗产业发展。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南京公共卫生中心”,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东南方的青龙山,山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特征明显,本设计基于保护性利用山地景观资源。

南京公共卫生中心已参选由筑医台特别支持,《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建筑技艺》杂志社等多家单位共同举的“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评选活动。本项目为获奖项目,表彰将在“2016年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期间进行 。

1

▼医疗城档案

项目名称

:南京市公共卫生中心

建设地点

:中国南京市江宁区

用地面积

:127,38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49,800 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12年12月

建造时间

:2014年

南京公共卫生中心由Lemanarc SA(瑞士Lemanarc建筑及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项目情况及设计理念如下:

▼与自然融为一体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东南方的青龙山。山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特征明显,本设计基于保护性利用山地景观资源。

640 (2)_proc全景图 ▲

屏障:

在北部山谷靠西侧谷弯的位置布置了医疗中心的核心区,利用同一山谷北侧、山脊上较平整的地带,布置了相对独立但又与医疗核心区临近的的生活区。

640 (3)_proc

地形图▲

高差:

在医疗核心区,利用自然山势本有的高差将非传染病区出入口与传染病区出入口做了最彻底的隔离。

山形:

北部山谷由西而东伸出的两翼为设计展开了向东侧入口的怀抱。依托这一天然怀抱,设计中做到医疗核心区的建筑群向东展开。

640 (1)_proc

模型图▲

水系:

山区的雨水紧随山谷的凹地向东汇集,到达场地东部则已聚集成潭。为避免破坏自然泄洪区,主要建筑物都置于相对较高的位置。环型的采光带和泄洪涵洞的设置,即保障了建筑物下部的通风采光,又为雨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

135224397929566050俯视图▲

采风:

作为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南京当地夏季主导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方案的建筑群布局方式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风降温,带来最适宜的局部气候。结核病区设于场地最西侧的高处,有利于病原被风带离,避免对医疗中心的影响。

由于南京夏季主导风来自东方,建筑环抱式布局朝向东部,这使得建筑群能够充分享受到东风带来的凉爽。东侧湖面水汽的自然蒸发又使接近主建筑群的夏季风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环抱的山景与平静的湖水为病患带来环抱的照顾感和安全感。错落有致的布局随山就势,步移景易。高低错落的花园平台大幅减弱了建筑体量对场地诗意环境的破坏。现代中带着传统意蕴的建筑和山水融为一体,向市民张开关爱的怀抱。

▼借设计彰显自然

采光:

 设计中利用了所有可能的朝向:病房全部朝向南、东、西配置。保障了病房采光的均好性。内庭院和采光井的设置,进一步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采光。因此可以期待一个节能而明亮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11实景人视图▲

聚散:

正如山体自然的聚散,医疗中心不同功能据其各自需要也有聚散的需求。核心医疗部分相对集中设置,突发性传染病则与其他部分隔离单独设置。非传染病并与不同种类的传染病的住院隔离区需要分开隔离设置,聚散有致的布局保障了医院的资源共享与运营安全。

根据传染病控制治疗的特点,卫生医疗中心设计做到了分区清晰,洁污分明,从而保障了卫生中心整体运营的医疗安全。

777实景人视图▲

模数化:

模组化的设计理念使得项目建造的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从而可以实现规模化的集约采购,进而大量节省造价。

遮阳:

立面上病房区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可自动调节的遮阳帘。遮阳帘可根据日照强度自行调节遮阳范围,大大减轻建筑物夏季阳光直射带来的紫外线热量,又使得冬季可以尽量充分地吸纳免费的太阳热量。从而起到智能节能的作用,大幅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实景组图分享

5

12

13

14 12

11  9

8

1573

(资料来源:"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评选资料 筑医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