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为了一台专家执刀的手术等上1个月甚至半年是常有的事。虽然耽误了病人的宝贵时间,但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面前,老百姓对此束手无策。然而,在“85后”苏舒看来,这一切都可以被改变。

“其实很多优秀医生是有时间做手术的,但他们不知道病人在哪里。而病人也不知道好医生在哪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互联网平台解决供需匹配问题。”苏舒说。怀着这样的想法,成长于医生世家的苏舒于2014年带领团队创立“名医主刀”移动手术平台。希望打造医疗手术界的“滴滴”,让做手术不再成为困扰老百姓的难题。为了让贫困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4月20日,名医主刀联手国内多家公益基金成立了公益手术平台,让贫困患者得到公益捐款的同时,也能获得名医免费公益手术的机会。

记者:为什么要创立公益手术的平台?公益平台如何运行?如何鼓励医生从事公益性的手术?

苏舒: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是高度不平衡的。欠发达地区不仅缺少医疗资源,患者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患者面临缺医少药、缺少资金的双重困境。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支持这些患者,让他们也拥有健康的权利。公益手术平台的运营模式是——优秀医生志愿者捐赠手术,相关医院负责实施手术,公益组织捐赠手术费用。这样就同时解决了医疗资源和资金来源的问题。现在已经有几百个医生加入了公益平台,还有将近50家公益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跟医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医生是愿意为公益事业效力的,所谓“医者仁心”。我母亲是一位妇产科大夫,她不论多累,有患者需要她,她就会去医院,经常不辞劳苦地加班。但是,许多医生其实不知道怎么做公益,我们的平台就为这样的医生提供了这个机会。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朱思泉教授通过名医主刀工艺平台,主动捐赠了100台白内障复明手术。

记者:你曾经在投行工作,也在硅谷创业过,为什么会回国在医疗行业创业?还选择手术服务这样一个细分领域?

苏舒:选择医疗行业,可能因为我家长辈连续三代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从医是有梦想的,我选择手术服务平台去创业,算是曲线救国吧。也和我的自身经历有关,我外公的去世,一定程度上和没有得到及时的手术有关。我老家是长江边上的小城市,有一座很大的石化厂,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家里四个老人中身体最健康的外公得了肺癌。2年前,我接到外公得病的电话之后,就立刻从新加坡回到家乡,拿着我外公的片子到上海,去每家医院,都得到同样的答案——要想安排一位优秀主刀医生,至少等三个月以上。但病也不能耗着,于是在几乎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医生给我外公使用了靶向药,最后因为药品副作用,外公连续两次中风,很快去世了。这件事情深深刺激到了我,我家里有那么多医生,都没法帮自己亲人解决生病的问题。试想一下,那么其他家里人不从事医疗工作的家庭,在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岂不是更加无助?我就跟小伙伴们就希望通过互联网,对接手术的供需资源,让老百姓能安心看病、及时手术。

记者:名医主刀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如果我是患者,怎么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医生?

苏舒:患者可以在网站上传自己的病历资料,名医主刀将邀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对患者的病历进行线下会诊,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然后患者根据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在名医助手的安排下,进行后期的手术治疗。在三甲医院等待床位有时需要长达三个月,但在名医主刀,经过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缩短为一个星期,能极大程度的避免因为手术延迟而耽误病情。去年一个案例就很典型。去年7月13号,一位东北的女士联系我们,说他父亲的喉部鳞状细胞癌恶化,已经非常严重了,随时会大规模扩散。在我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北大口腔医院的治疗,他的父亲从预约到入院治疗只用了两天时间,省去了很多复杂流程,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北大口腔医院给出的手术方案与患者在家乡当地医院给出的方案完全不同,避免了锯开下颌骨进行手术的高风险,患者也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平台对医生的审核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名医”?现在有多少医生在平台上注册?

苏舒:名医主刀平台对医生设定的门槛是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现在注册医生的数量超过2万名。

记者:医主刀平台上线以来促成了多少台手术?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苏舒:从2014年上线到现在,名医主刀平台已经促成了近万台手术。我印象最深的是名医主刀促成的第一台手术,是在2014年。我们在一个中部省份做宣传的时候了解到,一个16岁的小男孩,在打篮球时撕裂了半月板,当地医院给出的建议是切除半月板,而这意味着他再也没办法回到球场了。他的妈妈就焦急地找我们,我们的平台为这个小男孩匹配了上海骨科最顶尖的专家,通过微创关节镜手术修复了半月板,手术3个月以后他就重返球场了。我现在还记得,手术的那天正好是情人节,2014年2月14日,手术做完之后,他的母亲都哭了。

记者:现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那么,名医主刀这样的平台上线后,会不会造成,大城市的优秀医生越来越忙,而中小城市、欠发达省份的医生就越来越缺少成长的机会?

苏舒:其实恰恰相反。大城市的优秀医生通过名医主刀平台去一个地级市或偏远的地方做手术,往往会亲自去到这个地方,在当地的医院能引起轰动,医生们都会跑去观摩、交流。所以,优秀医生是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名医主刀今年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促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优质医院与地方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导省级医疗机构与地市县医疗机构对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记者:名医主刀做的事情固然对社会有利,但是,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个医生到外地为患者做手术,他自己所在的医院能否支持?会不会遇到阻碍?

苏舒:说实话,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限制,确实很犹豫。但最近利好政策非常多,现在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政策正在全面推开,这对于名医主刀来说,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氛围。在一些地方的大医院,医生到本地其他医院或到外地医院做手术,已经可以实现了。当然,他必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能和本职工作冲突。

记者:根据你的经验,哪一类医生会特别愿意通过名医主刀平台做手术?

苏舒:比较热情、有爱心的医生,特别愿意通过我们平台为患者做手术。还有一类医生,就是中青年专家,在三甲医院离是副主任或主任级别,他们本身就是在国内顶尖医院,有强烈的意愿分享专业知识,愿意去基层或偏远地区传播他的专业能力。

记者:名医主刀的融资情况如何?近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苏舒:我们刚完成了1.5亿元的B轮融资,希望进一步提高平台促成的手术数量,还希望引入全球的名医资源为患者服务。我们最近与美国的斯隆—凯瑟琳肿瘤癌症中心达成了合作,这家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优秀的医生资源,同时它也是我们的投资方。

(资料来源:新华网  筑医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