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医疗体制核心问题是医生问题,既短缺又过剩。医生集团也许是可以撬动医生问题的一个起点。

“中国医疗体制核心问题是医生问题,既短缺又过剩。”在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思享广告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就“如何解决医疗服务痛点的问题”发表了演讲。

医疗服务的两个痛点

我们国家医疗服务主要是两个痛点,一个是医疗资源和服务倒金字塔状况。从2009年新医改以来,继续加剧;第二个痛点是医生短缺和浪费的矛盾现象加剧。

我们来讲倒金字塔状况,大量病人和资源往三级医疗涌,这个状况没有缓解,继续加剧。我们看几个数据,大型医院09年以来增长最快,800床以上的医院高于500张床以下的医院。2.6万家三级医院比例占到7%,门诊量占接近整个国家的一半,住院量占到41%。可以看到09年新医改以来,三级医院无论门诊量还是住院量增长速度都比二、一级没有定级医院增长都快。

这个数据反映出刚才讲的金字塔尖越做越大。背后反映原因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医生短缺和浪费的矛盾现象加剧。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计算医生和国家人口比率,可以看到中国在10个人口大国当中,医生人口比处在中间的位置。我们比巴西、墨西哥两个发展中国家要低,比印度比重高一倍多。似乎中国医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两百多万医生当中,本科教育以上医生占了整个医生的一半多一点。今天的中国还有接近100多万医生只具有本科以下的学历。印度都是本科以上教育的医生,我们把这一半医生去掉,再跟印度比,中国的人口比很接近印度。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好很多,中国医生短期情况比印度还要严重。

再跟美国比,美国所有医生都是研究生以上的水平,中国只占所有医生10%多一点。我们把90%去掉跟美国比,中国的高质量的医生非常短缺。这样的医生都在哪里?都在金字塔塔尖!

中国医疗服务倒金字塔状况长期以来不能解决,在于中国质量比较好的医生数量短缺。

可以看到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医学院毕业生和这个时期中医生数量增长人数做一个比较。大量医学院毕业生没有进入临床做医生严重短缺,并没有过剩。一方面医生短缺,一方面毕业生没有做医生,倒金字塔现象长期解决不了。

如何解决医生短缺问题?

医生集团的资源流动起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们中国的医生短缺问题。现有公立医院的存量改革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增量改革就是怎么鼓励办医生诊所。医生集团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生集团会考虑到线下自己建机构。医生集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自己对医生集团这个新生事物抱有非常大的期待。

中国医疗体制核心问题是医生问题,既短缺又过剩,当然背后反映有医生的收入,医生的就业体制的问题。医生集团也许是可以撬动医生问题的一个起点。

怎么解决这个痛点呢?我觉得医生问题是核心,医生的就业制度是解决医生问题的关键。医生是医院雇员,三级医院的位置永远是有限的。没有一个国家靠这种就业制度解决了医生短缺的问题。医生诊所和医生集团发展,结合互联网创新,是推进我们改革的手段。

(资料来源:医学界智库 筑医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