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当初移动医疗异军突起的时候,“颠覆” 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直到今年,移动医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传统医疗丝毫未变。所以现如今,VR 医疗会不会是又一次心血来潮?会不会多年后因为碌碌无为而被渐渐遗忘?我认为不会,因为 VR 医疗与移动医疗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根本区别:

移动医疗改变传统医疗的思路是 “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企图凭借一己之力完全颠覆传统医疗。VR 医疗不是。虽然 VR 医疗的出现会在很多方面给医患双方带来全新的体验,但这些都仅是表象,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激活体系中的变革力量。而这个力量是无法阻挡的。

那么 VR 医疗改变了什么?在找出这个答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传统医疗的全面革新” 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要革新?它革新了之后的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传统医疗的革新

传统医疗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低效。这种低效不是个人工作的不勤奋,而是系统运转的低效。因为这种低效,导致了大量人才、资金、时间的浪费,而最终带来的是健康和生命的无谓消耗,以及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这是以医疗机构为中心的系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医疗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治病。换句话说,医院利益的最大化是 “大家都有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仅是从利益逻辑角度分析,而不涉及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同样是从逻辑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期望来看,是更多人能够保有健康。假如人们越来越健康,医院就不会存在了。

再有,非常多的统计数据说明,治病所消耗掉的资源远远大于预防,肿瘤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而且,治病这个事情本身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非常低。记得有大专家曾指出,医疗对健康的作用只有 8%。但是我们现在体系,最优秀的人才、最大量的资金都在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医疗机构。以至于在治病以外的一切事情,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都会面临两个问题:缺人、缺钱。最关键的问题是,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严重限制医疗供给总量的快速提升。因为在这个体系中,医疗供给的总量取决于医疗机构的数量,而医疗机构的数量则受到了人财物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它的成长速度不可能赶上医疗需求的增长速度。

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已经开始暴露出危机。

比如频频出现的伤医事件,往往被归结为医患个体或群体间的问题,从道德层面讨论患者的素质或者医生的能力。但本质上,这是医疗供给没有满足医疗需求的表现。这类事件出现的越频繁,就表明供需矛盾越突出。

再比如医学技术进步和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慢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但因为现行体系只治病、不预防,慢病疾病带来的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重。医保保障体系也在这样的费用压力下,日益紧张。

我们希望这样的现状得到改变。变成什么样?医疗机构不再是中心。这里暂时不用 “医疗去中心化” 的说法,容易使人误解为医疗不再重要。医疗一直是核心,只是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关于这个变化,我这里只是提出一种设想供大家讨论。

无论医疗产业有多复杂、多庞大,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医疗需求。所以,我从需求这个核心问题出发,分析未来医疗的演变。对一个普通人来讲,他 / 她的医疗需求包括哪些方面:

保持健康——保持健康肯定是每个人的第一需求,从逻辑上讲,治病是 “被动刚需”,而健康应该是 “主动刚需”;

发现疾病——人食五谷杂粮,都会生病,这里就会有一个需求是快速、及时且早期发现疾病,甚至是发现疾病出现的征兆;诊断疾病——如果有疾病的出现,这时候开始进入医疗体系当中,需要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做出诊断,什么病、有多严重;

治疗疾病——在明确了患者所患的具体疾病够,就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完成治疗;

病后康复——疾病,包括很多治疗手段,都是对身体的破坏,人体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来恢复到疾病前的状况;

防止复发——慢性疾病、肿瘤等会存在这个问题,由于难以根除或者病症顽固,即便是在一次发作中治愈,也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

 

在整个过程中,医疗直接对人体介入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诊断、治疗。其他几个环节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实际上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医疗的支持。而在我看来,满足每个需求都会单独形成一个专业化产业体系。这与现在医疗机构为中心服务体系最大的区别,除了有些环节从无到有外,就是诊断和治疗的分开。

实际上,分级诊疗的本质逻辑也是诊、疗分开。因为分级诊疗的逻辑,是各个医疗机构按照各自的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暂且这么称呼)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诊断,如果需要在送往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到那时,像现在这样的诊疗一体的三甲综合医院将不会存在。而且综合医院因为无法在水平和效率上与专科医院竞争,将会逐渐解体成专科医院。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检查、检验、影像、病例等原来在医院内部完成的流程,也会因为技术和成本的竞争优势,而逐渐集中向专业的服务机构。也就是说,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会从现在一个个孤零零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战,变成彼此间紧密联系的专业分工的众多机构间协作的服务网络。我认为这样的体系,也许能够满足社会对医疗的需求。

VR 技术究竟能带来什么?

关于未来医疗,笔者只提供一个非常粗犷的图景,欢迎共同讨论。笔者相信,关于未来一定会有千差万别的想象,但 VR 技术在其中所带来的变量应该是一样的。

笔者再次重申,实现未来医疗的并不是 VR 技术本身。如果把实现未来医疗比作一段路程的话,VR 技术也许只能推动前 10%进程的发展,而且仅仅是加速,后面的过程还需要新的技术。也许是精准医疗的发展,或是药品、器械的进步,或是人类对生命认知的深入等。VR 技术的最大意义是,为实现未来打通关键环节,提供了一个路径。

VR 技术出现后,关于它的应用场景比较容易想象,比如医学教育,为医学生创造仿真的学习环境;远程医疗,打破空间给医生和病人造成的障碍;再比如健康管理、心理治疗、疾病康复等,VR 技术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更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应用究竟能带来什么影响?

未来世界的VR技术

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VR 技术的出现能够极大提高医学教育的标准化,从而缩短医疗人才的培养周期、降低培养成本,释放医疗供给。

VR 技术的应用几乎可以抹平医学教育的差别所带来的医生能力的差别。这项技术可以建立最好的教育数据库,为所有应用的人提供在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这个在虚拟世界中的教育质量可以稳定的保持高水平和低成本,打破空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束缚。

这样的话,它一方面能够快速提升普通医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医生的学习周期。未来医生的差别,可能更多取决于进取心和个人天赋,而不是就读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成本的下降,就意味着供给的上升以及医疗职业壁垒的降低。这一点无疑是我们在前面一切构想的最重要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看,医学人才供应量的提升,相应的就是打破医疗机构对人才资源的垄断,医院不再是能够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唯一来源。而我们前面提到了,满足人们每一个健康需求的产业也才能够得到在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撑。

顺便讨论一下,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出现了更多医生,会不会使这个职业的收入待遇水平比现在更差?我认为不会。首先,当前医生待遇水平差,是扭曲的医疗体系造成的,而且是被迫的,因为你必须在医疗机构当中工作。而当满足人们各类健康需求的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医生在其中的价值才会真正的提到体现,因为你能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总结起来,VR 医疗的最大意义在于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如果 VR 医疗要发挥我们设想中的作用的话,肯定还需要比现在更大的进步。而其中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内容的获取。

VR 内容本身的生产仍然处于早期,为这种内容服务的全景摄像机也处于早期。技术的成熟仍需要时间。而更大的内容还是在于如何构建内容。关于医疗内容,最核心最主要的来源肯定还是来自医院,但医院数据的不开放,会给内容的构建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我们看到VR 厂商试图通过与高水平医生集团的合作,来获取这样的内容。

(资料来源:36K  作者:刘涌 筑医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