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房综合楼”,项目情况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房综合楼;

项目用地面积:40000㎡;

项目建筑面积:110812㎡;

项目开工时间:2009年4月2日;

项目竣工时间:2012年8月20日;

项目造价:28139.86万元;

二、设计理念

1、项目概况与设计理念

徐医附院病房楼位于徐医附院院子内西北角,场地四周均有建筑,用地十分紧张拥挤,病房楼一座。该楼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二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10812平方米(含地下室),2200床。

设计理念是: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符合徐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功能设置满足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建筑规划有机利用医院原有格局,建筑形式符合医院原有建筑风格。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与徐州的城市风貌相协调。同时又充分考虑作为医院的特殊功能布局要求,在二者之间作到协调统一,设计以人为本,分区明确,流线分开、快捷。方便病人在各功能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将功能联系紧密的各功能区进行有效的布局,保证了两病房楼之间的相对独立和快捷连通,符合医院的使用要求,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设计理念,创建一个具有徐州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医院。

2、总体构思与布局

病房楼东西78米、南北62米,与四周建筑满足消防间距及扑救场地的要求。建筑采用南北双塔楼围合成“C”字型的格局,以东西向的出入口和电梯大厅为轴线南北对称布局。每个塔楼为复廊的形式,外廊是病患探视走廊,内廊是医护走廊,两楼的走廊相互连接,流线分开,病房在走廊的外侧,便于采光通风,两楼相交接的部位为公共电梯厅,便捷的与两种功能的走道连接。

“C”字型东侧开口部位1~3层为中空的出入院大厅,病房楼主入口位于东侧,与医院内其它各单体功能建筑便捷,其余三面为辅助消防出入口。

建筑一层四周采用环绕骑楼的形式,营造半室外的空间环境,把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串联起来,缓解场地过于紧张、便于人流集散,与周边建筑的气场关系更为合理。

3、平面设计

病房楼为地上主体二十二层,包含一层设备层,地下三层。地下三层布置人防战时医院。病房楼内容包括办公、透析、妇产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病房及病房、隔离产房、手术室等。

病房楼地下三层为设备用房及非、机动车库。一层平面主要分为出入院手续办理和中西药取药,并兼有办公中心,办公医护人员和病人流线分开。病房楼二、三层为办公、诊室、医技保障科室。一、二、三层出入院大厅设计成中庭形式,自动扶梯分列中庭两侧,便于人流集散。

根据业主要求,四层设置手术室,采用洁污分区的布局方式,手术室医生由专用洁净通道进入手术区,病人则经换床后进入,污物设有专有通道和处置房间。整个手术室设计洁污流线区分明确,相互独立,没有交叉,保证了整个手术室的洁净与安全。手术室设备用房位于手术室上的第五层。

病房区采用回廊式,主朝向南北布置,医护区设于廊中。标准病房设为2床间,每个区床位满足护理单元要求。其中个别病区病房可根据甲方实际使用需要,布置为VIP病房、双人间病房、康复室、活动室等功能房间。总床位满足甲方实际需求。

4、建筑形态

两幢二十二层的住院大楼利用高大挺拔的体块描绘出医院的天际线。两楼之间的连廊,既丰富了住院大楼的立面,同时使整个建筑更挺拔、向上,由此突出建筑物的特殊地位,从而塑造良好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形象。

统一的立面模数与墙面划分,使其产生明确严谨的规律。并采用大块面的虚实对比手法,及立面质感、层次以创造大气而又整体感的形象。同时,建筑处处不乏令人回味的细部处理,如标准层窗间墙隔间出挑墙垛,使建筑外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外墙面采用浅灰色复古面花岗岩,强调建筑的现代感,使整个建筑与徐州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局部外挂的金属百叶,即避免了日晒的影响,又使建筑立面表现出优美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层次感。

整个建筑群浑然一体,别致有序,大气而富有内涵。

三、图片赏析

3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房综合楼+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_副本22_副本 15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