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中标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综合病房楼”项目,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综合病房楼

项目地址: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

二、 设计要点

(一)航站楼式双层广场

1、现状:

基地地势较高,与北侧银川东路及西侧海尔路均有10米左右的高差。基地内部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场地西北角与东南角高差近20米。合理利用高差组织院区出入口、内外部交通是本次设计的难点。

2、院区出入口设计

主入口为开向海尔路的院区普通就诊人员入口,次入口是开向院区南侧城市支路的保健人员入口。利用院区南侧城市支路由东到西逐渐升高的特点,设置特需门诊的人行天桥入口。污物出口位于院区地势较低的东南角。因院区现有高层病房楼不满足消防要求,需将东北侧医技楼拆除。届时,结合远期医技楼的设计,降低院区东北角的标高,减小院区北侧与银川东路的高差,设置后勤入口。地下车库设置5个出入口,东南角出入口结合远期门诊病房楼设置,作为地下污物出口。

3、竖向设计——双广场

本案利用主入口24.2米的现状地势,结合原有建筑31.95米的正负零标高,将院区用地规划整合为西侧北侧31米,东侧南侧26米的两块台地。

在院区东侧:利用东侧台地分界处5米的高差,在主入口处设计上下两层广场及车道,就诊人员既可以通过坡道便捷的升到上层台地,进入综合病房楼一层;也可以从下层台地直接进入综合病房楼地下一层,乘坐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进入一层空间。双车道双广场的设计既合理的利用了地形,又通过上下层分流,缓解了医院入口处的交通压力;既增加了综合病房楼底层出入口数量,又丰富了院区的入口空间。

在院区南侧:结合南侧城市支路的标高,设置院区次入口,利用南侧台地分界处5米的高差,就诊人员从下层台地直接进入综合病房楼地下一层。

(二)交通流线设计

1、院区设计3级交通环路

(1)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环绕整个院区的一级环路

(2)环绕院区主入口上层平台的二级环路,

(3)环绕院区入口广场的三级环路;第三级环路采用双层立体交通流线模式,分为上下两层,合理的组织入口广场上下层台地的交通流线。

这三级交通环路,是院区各入口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最终形成院区完整的交通系统。

2、就诊人员交通流线分析:

(1)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的就诊人员:从下层台地直接进入综合病房楼地下一层,乘坐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进入各层。

(2)乘坐专车或出租车的就诊人员:可以通过广场的上层车道到达综合病房楼一层,而后送客车辆驶离。

(3)自驾车的就诊人员:通过广场下层车道,到达综合病房楼地下一层东北侧车库出入口,到达地下车库;如就诊人员下车后,再停进车库的私家车,继续向南行驶,由地下一层东南侧驶入地下车库。

(4)步行的保健就诊人员:通过上层天桥进入保健区域的一层门厅。

(5)乘坐专车或出租车的保健就诊人员:直接进入保健区域的地下一层出入口,送客车辆驶离,需要等候的车辆由西南侧出入口进入车库。

(三)双门厅及边庭院:

本案在院区入口中采用双层广场的组织模式,因此在建筑的出入口处,引入了双门厅的空间设计手法。在建筑东侧及南侧的主要出入口均采用此设计手法。除设置一层门厅之外,在地下一层的对应区域也设置门厅,两层门厅通过入口中庭相互连通,同等重要,就诊人员从广场上下层进入室内,均能感受到宽敞明亮的入口空间。在入口广场下层的灰空间设置4个室外边庭院,使上层的阳光渗透到下层灰空间,下层的景观也自然生长到上层。医疗街中庭的设置及门诊单元之间的内庭院设置,保证所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均能做到开窗见绿,使景观渗透到室内,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打造景观与建筑一体化的生态景观医院。

(四)保健用房的特色设计

充分考虑到保健特需人员的特殊性,除与普通就诊人员分开设置出入口、垂直交通外,还重点考虑了医疗服务流程与普通门诊医技的区别。

门诊科室:在门诊单元的设计中,诊室采用两间诊室共用一间二次候诊的模式,既提高了就诊的效率,又提升了二次候诊的品质,增强了保健人员的私密性。同时,保健门诊单元与普通门诊单元模块尺寸相同,可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干部的工作性质及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设置亚健康治疗中心。针对保健干部的年龄普遍偏高的特点,设置有特色的诊疗中心,如老年病治疗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心。为提高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在主楼设停机坪。

医技科室:在医技科室的设计中,保健就诊人员设有独立的候诊区域。医技检查区域与普通医技检查区域相临布置,既可以独立也可以相互借用,适应医院不断发展的需求。针对保健人员年龄构成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四层结合手术中心设置心内科功能组团。

(五)立面设计分析

1.总体风格

建筑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大胆运用大尺度折线,动感的形体,新颖的建筑材料及色彩,突破传统,彰显建筑的个性,带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建筑艺术感染力。

2.地域及医院特色

建筑形象充分对青岛地域特点及医院特点进行挖掘。对青岛的山的轮廓、海水的形态进行提炼,用现代手法运用在主楼和裙房上,共同形成一幅海水拍打在山石上面激起层层浪花的海景图。同时,主楼竖直的体量,每层节节升高的形态也是医院院徽上缠蛇的手杖的完美演绎。

3.细节设计

斜向的玻璃可有效规避院区南侧高层建筑对于病房部分的视线,保证病房的私密性。此外,方案在不影响结构和使用的前提下,对现状楼做适当改造,使得建筑群更加完整统一。

三、图片赏析

2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综合病房楼(单体B组)

A-02 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