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晋江市医院迁建工程(一期)用地面积:197684.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5570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2010年01月
竣工时间:未建成
项目造价:16亿元
二、设计理念
总体规划设计原则随着国内外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演变,在医院的建设及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本方案设计应用“灵活性和发展性”、“院落空间”以及“模块组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实现未来的晋江市医院的高度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性,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1、协调完善城市设计
针对建设地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周边的建筑环境和景观环境,结合晋江市城市色彩设计导则确定的基本配色原则,遵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退界与绿化带控制要求,对场地内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分析、整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和基地内的医疗建筑的关系,在规划布局、建筑造型及景观环境设计中采取多样的手段予以呼应。
2、国际化的医疗建筑设计思路
在保持院区规划层面、建筑功能分区层面合理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现代化的医院设计理念与手法,采用先进的、运行稳定的设备、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确保医院内部各科室间以及科室内高效率运转的医疗服务模式。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当预留
本项目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将综合医院和专科中心统一规划,功能设置各具特色、相辅相承,地上、地下连通为一体,统筹安排配套的辅助用房体系,根据客观条件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分期实施策略。一期、二期规划尽量提高院区的土地利用率,为今后的发展留足出了三块发展用地,分别可用于扩建病房楼、专科中心等功能。
本项目一期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急诊、医技、内科楼、外科楼、行政楼)、感染楼、妇儿中心、教学SOHO办公楼及附属建筑等;二期包括侨贤楼、康复健保中心,远期视医院发展统筹考虑,本次设计只预留发展用地。
、场地现状高差利用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保留了场地内的小山包,并在基地原始地势的基础上整合出四个不同标高的平台,各平台之间通过半地下室、连廊及观景平台连为一体,使得整个规划一气呵成、同气连枝。通过各级平台和连廊可以便捷的抵达个区域内的各栋建筑。
各层平台之间的连接转换空间不单是人行的风雨走廊,也是各类人群聚会的场所,更是观景休闲的平台,人们可随性驻足,更可三五成群品茶、娱乐,这些空间节点既丰富了院内的空间序列,又为整个院区注入了活力和文化品质。
5、简洁、清晰的交通体系
整个院区设置外环路,面向世纪大道、晋光路及北侧规划道路开设出入口,各栋建筑均与环路连接,相应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就近建筑分布,脉络清晰。院区内部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导向清晰。
建筑内部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医务空间、病患空间,并通过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将整个院区的医疗功能整合,为实现本次设计的目标,同时也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整个建筑群的内部联系空间紧凑、便捷、高效,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妇儿中心、感染楼之间可以完美实现无障碍连通。
6、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块化式规划
为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医院的功能分区明确、体系清晰,使功能更加完善,本设计采用区域性的模块化式建筑布局,使未来建成的医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模式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余地。
7、人性化的医疗建筑与环境
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本设计在各种空间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设计原则。
细节设计方面,病患及家属等候环境,注重轻松、温馨的就诊环境,在每个候诊空间均设计了采光的候诊廊,病人休息空间尺度宜人,并设置完善、便捷、精细的配套服务设施,为病人带来家的温馨的感受,从细微之处提供贴心的关怀,缓解病人及家属的不适感。
同时,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注重最便捷的流程组合,同时兼顾医院现有工作团队的操作习惯,适当的为员工提供简洁实用的休息场所,体现了建筑设计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关怀。
8、闽南建筑元素的提炼与运用
从闽南建筑的空间构成逻辑入手,乃至兼顾闽南人的思维习惯、传统风俗、世界观、价值观、心理诉求等诸多因素,提炼出本项目独特的造型原则,并将其“实体化”处理,最终细化成为具体的立面造型的手法:异质同构——用现代材料再现闽南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和精神追求;同质异构——将闽南传统建筑的材料融入在现代建筑之中。
9、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
合理利用建筑朝向、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废物的利用及当地地理气候和基地小气候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生态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上,尽量开设采光天井,增加对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运用,用较少的建设成本投入来降低未来的运行费用。
三、图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