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标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院”工程,方案基本如下:

一、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院

项目用地面积:188200㎡

项目建筑面积:一期建设21万㎡,总体规划35万㎡

项目开工时间:2015年3月

项目竣工时间:正在建设中

项目造价:约8.4亿元

二、设计理念

<1>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总体规划35万㎡,一期建设21万㎡。

<2>中心明确的布局方式:医院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医院的整体布局以医疗区为中心,医疗区布局以医技为中心,采用环绕式布局,放射状生长式发展模式。

<3>有机发展的医院:面对复杂的医疗功能,为保证医院发展的有序性、持续性,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先进的有机生长理念,力求使之在以后的更新设计中始终保持在国内医疗机构中的先进性,可持续性。医院采用树状发展模式,通过医疗街向东西向延伸发展,紧密联系医院的各时期发展。

<4>多种模式化发展:门诊医技周围设计四栋既相对独立又与中心区紧密联系的建筑,即可作为医院优势科室的分中心发展,也可统一管理作为医技与住院的发展用房。适应医院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5>高适应性的医院:面对医院的高速发展,适应医院的可变性,引入模块化设计,柱网采用8.1米X8.1米模数化柱距,方便医院各功能布置,并可满足医院以后的功能调整,并适用于地下室各方向停车。

<6>“双环”路交通体系:内环能将医院的医疗区整个串联起来,通过内环能迅速找到患者想去的任何一个医疗功能区。医疗区各个功能区域通过东西向的主医疗街和南北向的次医疗街将门诊、医技、住院等各医疗区相互串联起来,使医院内的交通便捷清晰,辨识性强。外环将医院的后勤办公及科研教学区域各部分串联起来,与内环的医疗区形成区域性的独立。两环之间又通过道路的衔接,使各个功能便捷的串联起来。并使医院道路交织成网,满足消防要求。

<7>立体式洁污分流:污物通过污物专梯汇总到地下一层各区域垃圾站,定期通过专车统一收集,并通过东侧专设的污物出口运出医院,洁物通过地上各层运送,行成立体式的洁污分流。

<8>打造“花园式医院”:医疗功能集中布置,节省大量空地用于景观绿化,共形成多处集中的景观庭院,使患者在院内一步一景,处处都能享受到优美的景色。在医院的西侧保留了原有的水系,加以改造,形成内湖,为医院增添了景观亮点,改善局部小气候,提高舒适度。

另外,还对内部的景观进行了独特的设计,我们将绿化庭院引入到医疗大厅即珍珠大厅内,结合医疗街,在医疗区的中心部位形成两个优美的绿化庭院。结合医疗街,为患者提供一个开敞明亮,景色优美的候诊空间,使其真正感受到“花园式医院”的特色。并将庭院局部下沉至地下一层,改善地下的通风采光环境,并紧靠交通核心,便于快速找到目标。

<9>资源有效共享:设计时充分考虑相关科室就近布置,如内科与检验科及功能检查科就近布置;产科与产房就近布置;门诊输液与门诊药房相连布置;手术部与病理科和输血科上下对应;手术部与中心供应室通过洁物专梯和污物专梯垂直联系,避免二次污染。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避免人员的重复分配,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如门诊挂号收费与急诊挂号收费共享,门诊输液与儿科输液共享,手术中心、介入中心与门诊手术共享共同形成综合手术区等等。

在地下一层设置物流中心,将药库、器械库、物资库等各种物资库房,统一就近布置,方便医院的物资采购与物资发放,统一管理。

<10>人性化的医院:检验科采样窗口旁边设置专用卫生间,通过传递窗口与检验区相连,使患者在大小便 取样后直接通过传递窗口送至检验科,有效避免对公共交通的污染。

医技科室如放射科设置患者专用更衣间,既避免了患者随身物品对检查仪器的干扰,又保护病人的隐私和物品安全。

病患和医护人员各自有专用电梯,医患分流,并有效的缓解了人流、物流压力,同时住院部患者电梯进行分区分层设置,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住院大楼设置手术专用梯,缩短手术路程时间,能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三、图片赏析

07一期门诊部入口透视图02一期南向一点透视图08一期病房楼东北向透视图05二期东南向透视图01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