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大寒,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医院建设管理专家董福松的到来却令筑医台会议室中洋溢着阵阵暖意。

董福松此次赴京,专程为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专家公益咨询活动及筑医台专家系统献计献策,同时,作为两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山西大医院和运城市中心医院的主要基建管理者,他也给筑医台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所感所悟。

董福松语录节选:

同是三甲医院,规划设计思路却大有不同

首先,规划设计思路怎么引导?

医院的建设项目始于它的前期策划与总体规划,建设的新趋势、设计的新理念首先体现在医院的总体设想与发展规划上,面对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必须在一个基建项目开始之前就全面考虑清楚。

比如,同样是三甲医院,虽然国家的标准是一样的,但规划设计思路不同。举例来说,北京高端人才聚集,三甲医院每个专家都有几个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就需要有充分的生活办公空间;而在我们运城市中心医院,同样是三甲医院,能带研究生的教授只有两三个,需求量很少,规划时就不需要预留很多空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规划设计思路。

设计任务书中要少些“现代化”“一流”之类的定性要求

很多地市级医院,招标已完成,却没有设计任务书。完全没考虑好顶层设计,这种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

有了设计任务书,还要明确、具体、可操作。“现代化”、“一流医院”这样的定性要求,其实很难落实。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化、一流医院”的标志之一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在医疗活动的每一个角落的温度都控制在26℃。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是很难达到的。此外,由于医疗制度不同、保险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工作习惯不同,我们很难同步。

国内建筑做得不好,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国外一个医院至少要建三年,并且将运营效率作为思考的核心要素,我们的很多医院则是考虑效益多一些,考虑效率少一些。他们已经进入后现代化状态,我们还在向着所谓的“现代化”努力。

医院要兼顾四类人的尊严,不仅是病人

医院建设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要让四类人在这里面得到尊严。

这四类人就是——病人、工作人员、家属及外来访客。

病人就不用说了,我们之前一直以病人为中心 但是医护人员天天在这里工作 更需要好的环境。“人性化”不仅仅是对患者,还包括对医护人员。比如,朝南的病房毫无疑问要留给病人,但是有些医疗用房是不需要阳光的,那么就尽可能把这些朝南的房间留给医生;另外,医院建筑中有很多地下空间,可以做些下沉式花园、采光窗井,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尽可能给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我做山西运城中心医院时,就设计了一个ICU病房家属区,类似于火车的软卧,家属可以在里面很舒服地休息,不用再没有尊严地打地铺。

做好前期策划,磨刀不误砍柴工

前期规划痛点太多了。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前期研究不足,或匆忙决策,以致在设计阶段多次招标,重复设计,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而设计结果却不尽人意。

设计方案的形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建筑设计师单方面所能够完成的,这项任务必须在医院管理者、使用者(医护人员及病人代表)与设计者在相互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在大型医院建筑的项目策划及建设中,由于项目复杂,引起的争论和决策修改较多,论证花费的时间可能持续较长,但这里花费的时间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对项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医院是一件做功德的事情

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一些特殊医疗空间,如手术部、ICU、CCU、中心供应室、核医学科、中心配液室、射线防护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医疗气体工程等,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设计。

按照中国的习惯,没有一家设计公司有齐全的资质可以规划设计医院所需要的一切建筑用房,也没有一个总包施工单位能够有所有项目的施工资质,这就需要有管理人员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之前在做1000床位的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时,我热衷于想些建设技巧,把医院当作一个作品来做;到建设2600床的山西大医院以及后来为国内19家医院做建设咨询、方案评审的过程中,才越来越感觉到医院建筑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建筑、医疗、设备、协调管理等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

建医院也是做功德,奉献自己,造福他人。我已经把医院建设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来源:筑医台 作者:赵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