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从2003年9月建院开始,就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已成为一家参照现代企业模式运营的公立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探索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新模式。

  创新管理体制

  改革运行机制

  泰心医院是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建院之初,医院就建立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结构,资产所有权归开发区国资公司,医院拥有管理和经营权。据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介绍,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所有者拥有医院的所有权,负责聘任院长,授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医院资产加以管理,通过审计机构对医院进行监督,并通过文教卫生局对医院进行行业管理。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权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

  医院采取扁平高效的管理模式,全院509名职工中,行政管理人员仅23人,只占4.5%,绝大部分编制用于临床和医辅科室。同级别的护士与医生薪酬待遇相同。护理部实行垂直管理,并负担起全面管理病房的责任,全权担负护士招聘、调配、晋升、选派学习等责任,实现护理责、权、利一体管理。

  泰心医院推行全新的运行机制,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一般公立医院的做法。在用人制度上,医院不受编制影响,对职工采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所有应聘员工档案均存放在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考评严重不合格、不胜任的员工就要被辞退,破除终身制的干部管理制度。医院员工“五险一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泰心医院实行的是评聘分开的选拔用人制度,职称、学历不是选拔人才的惟一指标。

  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是泰心医院推行全新管理体制的核心工作之一。“为了健全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泰心医院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不与开药和检查挂钩,也不与业务收入挂钩,而是与工作的质、量、技术难度、效率、满意度等指标挂钩。难度越高的病,绩效等级就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如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的绩效等级是1,搭桥是2,心脏移植等级最高是6,而每级之间奖金差距有时可达四五百元。”泰心医院副院长董军说。

  改善内部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泰心医院不断优化医疗和管理流程。”据刘晓程介绍,医院加强内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

  进入泰心医院门诊大厅,记者看到,这里有先进的门诊取号机,在大厅显示屏上既有中英文视觉引导系统,也有中英文听觉引导系统。挂号就诊之后,患者根据标识系统引导进入仅60米长的医技走廊,所有的检查都集中在这个通道里,不用楼上楼下跑。

  走进泰心医院的病房楼,记者看到,每层楼道的墙边都摆放着一排快速手消毒液。这种十多元一瓶的消毒液是强制使用的,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使用,护士也引导患者和家属使用,使用量每月都有统计。强制使用手消毒液是为了控制院内感染,不让医护人员把病菌带给患者,也杜绝患者和家属把病菌带到医院、带回家里。

  泰心医院网络医疗部主任林青拿出随身携带的一部专门用于患者和医生沟通的手机告诉记者,为了让患者可以随时与医生联络,医院与天津移动公司联合开发了国内首个“医患通”网络平台。“医患通”成了医院与患者、医院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途径。目前,重症患者和家属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视频交流,再过些日子,家属用手机就可“探视”患者。

  为降低患者用药价格负担,医院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各科患者最长平均住院天数进行了严格限定,心内科不超过8天,心外科不超过18天,超期1天,将扣科室1%绩效奖金,并追查相关人员责任。

  据介绍,泰心医院自成立以来,已为国内外3万多名患者实施了心脏手术和介入治疗,成功完成了8例心脏移植和国内第二例长期存活的心肾联合移植术,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空白,被评为天津市15家基本医疗保险诚信建设A级诚信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