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受到业内持续关注的《医用气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南》已于近日出版发行了,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本书,小编特邀本书主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建运行部书记谭西平就该书的编写初衷、主要内容和读者朋友们聊一聊。

主编是谁?

给的4

主编谭西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建运行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卫计委卫生工程建设管理咨询专家; 卫计委预算评审专家;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委员;四川省医院协会后勤支持保障专委会常委;《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编委。

具有“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 、“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 、“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和“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执业资格,在医院建设管理和后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什么花大力气做这件事?

谭西平主编介绍说,我国医疗行业对医用气体系统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被视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医用气体系统,已成为医院新建或改扩建时的基本装备。而医用气体不但与医院建设各子领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而且其本身也涉及了很多细小庞杂、具有争议的内容,业内的经验总结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近二十年来的相关专业出版物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目前我国除了国家规范《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国家卫计委出台的《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和《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中 “医用气体系统规划与安装”的专章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实施依据和经验总结。标准规范和理论总结的缺失,导致了医院建设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如何对医用气体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进行系统性总结,成了医院建设领域一块“硬骨头”。

给的5

为了推动行业进步,缓解医院建设者、设备供应者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依的状态,谭西平、赵奇侠、谢磊、任宁、彭建等医用气体和医院建设领域的相关专家经过商讨,一致同意成立《医用气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南》编撰委员会,将大家在各自领域的经验知识汇集成册,以供医用气体领域的同行参考借鉴。

编委队伍怎么搭?

面对难题,编委队伍的搭建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谭西平主编介绍说,为了保证图书质量,编委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写作班子要扩大,唯才是用”的基本原则,医院的、企业的、设计单位的、各地方主管单位的,只要是在医用气体领域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来者不拒,力求使本书的内容具有行业代表性。

谭西平说:“我们的撰稿、审稿专家,有来自各大医院的,有卫生厅的,有气体协会的,也有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连二十年前写过医用气体图书的老前辈也拨冗为我们审稿,大家齐心合力才是这本书现在能和读者见面的最大助力。这也说明,我们正在做的事是被大家认可、期待的。”

给的2

年度最敬业主编

小编知道,写一本书的难度大、耗时久,既要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按时保质完成书稿的撰写,对所有编委专家来说都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而作为主编,谭西平不但要和大家一样,完成自己负责的章节任务,还要安排进度、审阅初稿、统稿总审……所付出的时间和辛苦何止翻倍!在历时一年的编撰周期里,谭西平主编常常熬夜看稿子,周末基本没给自己放过假。而每逢交稿,他的稿件质量总是比较高的,连错别字、标点和格式这些细小错误,谭西平主编也会在审阅稿件时全部改掉,并一一作出标记。本书总策划梁菊女士劝谭西平:“这些小错误出版社编辑会负责修改,您不必事必躬亲,您太累了。”谭西平回答说:“稿件专业性强,我怕编辑看不出错来。再说,我自己全部过一遍,对读者负责,心里也踏实嘛。”

给的1

主编说图书

本书按照医用气体系统建设程序依次阐述了配置原则与要求、规划设计、发包与合同管理、施工安装、监理及验收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了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在编写过程中规避了艰涩的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力求规范、浅显易懂,并在必要位置配以示意图表。文后附有国内外标准差异对照等四个附录,以便读者做相关查阅参考。

谭西平说:“这本书不同的章节是服务于不同的使用者。比如,第三章讲的是医用气体的规划与设计,主要是服务于规划设计人员;最后一章是关于医用气体的运行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医院后勤保障部门。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角色,去选择相应的章节内容。但是,了解其他的相关章节,对使用者也有好处。例如,从事医用气体工程监理的人员,了解一些医用气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知识,这对他做好监理工作亦有好处。使用者一定是有建设项目或管理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指南上介绍的内容,加以有效应用。”

主编心声

经过所有撰稿专家的努力,本书终于出版了。谭西平说:“图书和大家见面,就意味着受读者的检阅。虽然我们在过程中进了最大的努力,但仍不免有疏漏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再版时改进。若是本书对各位在工作中提供了帮助,那将是对我们这60几位编委最大的安慰。”

来源:绿色医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