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三甲”医院,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同时,如何实现打造区域性中心医院的目标?新的一年里,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呢?1月22日,市人民医院召开了中层干部座谈会,总结2010年工作,展望2011年工作。
在会场的墙上,张贴着医院2010年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分析表,各个科室情况分析数据一目了然。中层干部们纷纷在分析表前驻足,剖析自我,找到差距,力求在来年取得更大的发展。
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忠华在会上说,过去的一年,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所进步,团队精神面貌好转,在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医院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这远远不够。”黄忠华说,全院上下要树立一个共同的观点,即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是全体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在剖析了2010年医院发展还存在的8大问题,包括少部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够强、服务意识较差等情况后,黄忠华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部分人员执行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
展望新的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黄忠华说,医院要打造区域性中心医院,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围绕“一体两翼三化”的发展战略,深化医院改革,求得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此次中层干部座谈会,将各科室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总结上一年工作,并对未来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推进科室、医院的发展进步。黄忠华鼓励全院要继续努力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区域内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
交流沟通共谋发展
——分组讨论要点摘录
一个科室的发展,科室主任是主力军,在座谈会上,中层干部分为机关、内系、外系、医技4个小组进行了讨论,通过工作总结,促成科室主任工作的实施,兑现来年科室发展计划。同时,也促进了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让各科室明确自身科室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下一阶段工作开展,达到反思、总结,推进医院科室发展。
机关小组:
加强管理留住人才
医务科:2010年,针对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查出的问题,医务科立即采取了相关的整改措施,做到了资料更加齐全,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室职能更加明确。其次,加强了单病种管理。2011年,医务科打算在信息科的协助下进行医生电子平台试点;在医患纠纷方面,实现由被动防御到主动处理的转变。同时,加强各院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彼此好的工作方式、方法。
护理部:2010年,护理部按照“质量万里行”检查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坚持了每周下半夜查房,并根据“三甲”评审标准,完善了各种资料,修订了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压疮管理申报表、门诊治疗观察记录单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了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新的一年,护理部将鼓励开展科研,提高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各科完成健康宣传小册子的制作,加强健康宣教。
人事科:过去的一年,人事科加强了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方式留住了技术人才,防止了人才的外流。新的一年,人事科将继续做好工作,为临床服好务,如晋升、福利等,同时做好人员进入工作,为医院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
内系小组:
开展新技术
拓宽服务外延
肾内科:2010年,肾内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开展了CRT技术、腹膜透析,肾穿等新业务,满足了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科室的人才梯队正在逐步完善,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有保障。2011年,科室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市场,特别是血透方面的宣传。另外,科室计划今年派一名医生进修,并争取发展肾内科亚专业。
儿科:2010年,科室完成了医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儿科发展5年计划、10年规划,收治病人5000多人,无一起医疗纠纷,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1年,科室将积极努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充实专业。同时,开展儿科介入治疗,将专业细化,技术更上一层楼。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去年,科室获得了综合医院中医药管理示范单位的头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远远不够,在2011年,科室将继续加强科教研,派人外出学习,争取在2-3年时间,将科室打造成为川西片区的康复中心。
老干科:2010年,老干科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由于科室都是以老年病为主,因此病床周转慢。2011年,科室将加强干部保健、体检工作;抓好人才梯队培养;创新业务,多开展康复理疗等。另外,还计划建立特约门诊,并注重培养、配备基础好、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老干科的护理工作将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开展感动服务,狠抓护理质量。
心内科:2010年,科室收入同比增加30%,手术400余台,确保了患者的医疗安全。2011年,科室将开展新技术,和相关科室协作开展对先心病的治疗;争取5年内自己开展三维消融复杂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周围血管介入;争取今年完成CCU建设。此外,还将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学习;加强与省上的学术交流。
外系小组:
加强科教研
服务好危急重症患者
神经外科:在“十二五”期间,神经外科将建立监护病房,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开展动脑瘤夹闭术、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另一方面,还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作用,加强科研工作,拓宽专业技术的外延。此外,还要建立绩效方面的管理考核,调整和改革分配体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普外科:医院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还是要以解决危重、疑难病人为重点,体现“三甲”医院的实力,每年都要有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服务。科室管理和发展仍然要以科室主任为核心,科室的发展必须按制度进行。待住院大楼建好后,普外科和肝胆外科要各自建立专科,这样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强化专科建设。
眼科:“十二五”期间,眼科将进一步加强科室软硬件的建设发展,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让老百姓认同,树立科室品牌。同时,要加强眼科急诊急救工作,加强服务水平,强化人才建设,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打造精品团队服务于患者,提高诊疗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将继续深化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拓展和提高影响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二五”期间,科室重点是抓好省级重点专科的复查工作,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强化科研教学工作、研究生带教工作。科室将继续实现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宣传营销工作和对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医技小组:
与临床齐头并进
扩大影响力
超声科:医技科室是“幕后英雄”,要和临床科室齐头并进。在过去的一年,超声科强化了危机意识、提升了服务理念,今后将尽量挖掘潜力,优化流程,进一步减少患者排队检查情况。在2011年,科室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科研及论文写作。
检验科:作为临床科室的好助手,检验科在2011年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配合。科室将加强宣传,加强与县区医院及周边兄弟单位的合作;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对外出进修的科室人员实施激励政策。此外,还将加大科研力度。
药剂科:2010年,药品构成比得到较好控制。他建议,继续做好“三基三严”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巩固领先地位。另外,实行“走出去”战略,扩大医院在川西片区的影响力,外派临床药师,加强对下级医院的指导。其次,药剂科将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从药学角度凸显医院的综合水平,打造医院的又一亮点新品牌。
会议延伸:
科研实力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
如今的市人民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十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医院,还加入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松散型医疗集团,即将成为泸州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担负着雅安市及周边地区300多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近几年来,医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60余项;撰写和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申报省市科研项目75项,并有31个科研课题获得立项和科研经费;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3项、雅安市科技进步奖7项。
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市人民医院要大踏步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科研和创新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
特别是刚刚步入“三甲”医院行列的市人民医院,在向“学院型”医院迈进的路上,就必须在科研上求创新,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打造区域性中心医院的核心力量。
服务百姓是医院发展的宗旨
据市人民医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市人民医院人均医疗费用与全省数据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正体现了市人民医院一贯的宗旨,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周边医院发展相比,地处西南一隅,面临人口数量少、经济欠发达的客观问题,市人民医院要跨越式发展,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常规,要快节奏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区域内起到带头作用。
黄忠华说,在医疗机构众多的环境下,医院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规模小的医院的发展在于管理,中等医院的发展在于制度,而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发展在于文化氛围,即整体的综合实力。
“但规模再大,等级再高,其目的还是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负责。”黄忠华说,近年来,通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等,市人民医院一直想方设法地解决区域内百万百姓的健康服务问题,这也是医院发展的主旨。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要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医院,首先要打破传统模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提升医务工作者素养,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同时,要加强学术实力,将服务范围延伸到乡镇卫生院,使整个区域形成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以百姓服务为中心的构架,深入到基层,让人人享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