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医台:薛伟  王瑜霞

由于老院区大多存在交通拥挤、床位受限等问题,另建分院、多院区运行已成为我国大型医院的常态,甚至有些医院拥有二三个或更多分院区。这给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日常运行管理带来极大挑战,也在考验着医院领导的管理智慧。

华西医院1

华西医院老院区

在近期由筑医台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医院洁净手术室及专业用房建设与管理学术论坛上,谈及大型医院的多院区运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建运行部书记谭西平向筑医台表示,“各个院区不能搞大而全,不同院区的功能定位一定要清晰,应各有侧重,有不同的功能分工。”

谭西平作为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家卫计委卫生工程建设管理咨询专家、国家卫计委预算评审专家、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具有“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和“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多项执业资格,在医院建设管理和后勤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发表过《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探讨》等多篇论文。

以华西医院为例,谭西平表示:“主院区是一个大型综合医院,再建分院就不是简单地另建一个综合医院或者复制一个小华西。应该全面分析主院区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学科发展受限,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要把主院区定位成什么样,再把分院区定位成主院区的补充。比如,把主院区定位成诊治疑难杂症为主,而疑难杂症又涉及到很多专科,主院区可能受条件限制,难于支持所有专科持续发展,因而可以把部分专科分配至另一个分院区。”

对于上述做法的好处,谭西平认为,不同院区有不同的医疗分工,医疗设备的配置跟院区的功能定位要相适应。哪个院区有了肿瘤中心,那么加速器等设备就配置到该院区;另外一个院区没有肿瘤科,便没必要配加速器。再者,对于一个强势科室,若分散到两个院区之后,该专科不一定仍然很强,未必能派出足够多的优秀专家去支持两个院区发展,因为医生培养成长的过程还是蛮长的。

据谭西平介绍,华西医院最近计划在成都市锦江区建立一个分院,要把它打造成急救创伤中心和感染疾病中心等专科中心。问题随之而来,将来该分院区附近的其他病人就医是不是不够方便?门诊病人有时并不知道该去哪个科室看病。对于不是急救创伤、也不是感染疾病的病人,是不是还要跑到华西医院主院区去看病?谭西平建议:“此种情况下,在分院区,可以考虑开设大门诊,病人第一步先就近看门诊,随后再去他适合的院区治疗,也就是院区之间的双向转诊。同时,院间会诊、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也很重要。”

华西温江_meitu_1

华西医院温江院区

关于多院区的后勤保障,谭西平认为,这和院区之间的距离有一定关系,受距离影响比较大。如果院区之间距离不是太远,洗衣、消毒供应、物资配送等资源可以共享。如果院区之间距离太远,后勤设备资源共享的可能就少一些。当然,若分院规模不是很大,应尽可能和主院区来统一调配管理更好一些。

在规划定位好新院区以后,医院便有可能对主院区重新梳理规划、进行流程再造。谭西平说,如果华西医院的锦江新院区建成后,将把急救创伤等相关科室迁移过去,释放出来的空间则用于主院区其他专科的发展。在硬件上,主院区建筑物外部不便改动,但内部空间要做一些改造,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有些科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要做一些调整,使得医疗流程更加合理,医护人员工作条件也可以随之有较大的改善。

本文为筑医台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