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江苏省靖江市召开的“医院战略管理与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一位日本嘉宾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交替使用日文和生硬的中文进行演讲。精彩的内容和认真的态度博得台下数次掌声。

演讲者名叫新见能成,是日本板桥中央综合医院院长,他的题为“医疗质量与管理”的报告,让到场的600多名医疗从业者学习到日本特有的支付手段和医院评价方式。以下为新见能成教授的演讲摘录。

关键词:支付方式

在支付手段方面,日本有区别于美国DRG制度的DPC制度(Diagnosis Procedure Combination)。这个独自开发、具有日本特色的疾病诊断分组是一个诊断群的分类方法,2003年开始实施,其根据患者的病名、年龄、意识障碍水平、手术和处置的有无,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治疗行为的条件进行组合,将疾病诊断作不同分组的同时,参考已订立的给付价格方式予以支付。

日本国民都要加入健康保险。医院会首先计算出患者所需的医疗费,其中病人自己承担的费用会向病人收取,剩下的金额由保险机构支付,保险机构包括政府承办的保险以及商业保险。

美国的按病种付费是将病种分成500余个类型,日本的DPC制度是以支付为目的,将所有相关内容细分为1500多个项目,其中包括诊疗行为,比如患者何时接受何种治疗、何时服用哪些药物、使用了多少医疗材料等,这相当于即对疾病进行划分,也对医疗行为予以分类。政府可以通过分类了解哪家医院对哪种病花了多少钱、使用多少耗材,这实际对医院来说很有压迫感。

所有医院都希望能让患者尽早出院,所以会有康复医院和居家康复治疗手段。以心肌梗塞DPC项目为例,患者住院期只有2天,需花费4万日元。不过,目前日本的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5天,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将平均住院日压缩到9天。

关键词:临床

在临床方面,日本认为,对疾病治疗成果的指标之一,是患者在医院中的死亡率。以心肌梗塞患者为例,板桥中央综合医院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是3.9%。相比其他医院,板桥中央综合医院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处在较低的水平。

1997年,美国全年有9.8万人死于医疗事故,比交通事故和艾滋病的死亡人数还多。对医院来说,保证医疗质量有很多方法,医院要从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迅速性、效率性、患者满意度、学术的妥当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最近,日本的医疗过失已经成为很重要的问题。日本的做法是,医院要公开处方,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二次过失。因为每年医疗事故所花费的费用超过了总医疗费的50%。由此可见,规避医疗事故是极其重要的。

在医疗事故中,手术失败和手术意外各占50%,这主要出现在药物使用方面。为了不给患者带来伤害,就需要医疗的标准化,尤其给药的标准化,尽可能地把失误降到最低。因为同样的剂量,如果医生治疗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临床水平是医院学科技能重要体现。在日本有财团法人专门对日本的医院进行医疗技能评价。日本有5000多家医院,大部分医院每5年开展一次评审,为期两天的评审所需费用为300万日元,这是医院花钱请对方向自己提意见。虽然这个花费较高,但医院还是接受对方的批评,这对医院提高水平有很大好处。这个评价共6个方面,其中包括患者隐私如何保护、电子病历如何维护等。

总结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安全一定是重中之重,此外,医院要利用临床指标和技能评价提高医疗质量。

现代的医院要重新思考组织结构,时刻关注医院特有的医疗质量文化,并使之固定下来。板桥中央综合医院希望能在未来与中国医院相互协助和学习,把各自医疗质量提高到新的高度。

来源:医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