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2011

  “十项民生工程” 计划安排资金840.8亿元

  新农保扩大试点 覆盖人数达到989万人,60周岁以上的农村低保对象要免费纳入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建立完善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扶助三项制度

  未来 2015

  扩大社会保险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1%。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3/10万以下,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提高基本药物实际报销水平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门诊要排队,住院没床位,看病怎不难和贵?在昨天的“两会”现场,省人大代表、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向成都商报记者披露,四川公立医院土地供应量、建筑面积、医疗人员数量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略低于西部水平。他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增地、加床、添人员”是根本。

  四川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沈骥在接受成都商报专访时介绍,在制定这个规划时,有关部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虑,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升,二是新医改政策背景下三大保险刺激出的医疗需求,第三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带来的医疗需求。

  沈骥说自己有些惭愧,“目前四川县级以上的很多医院还没实现门诊及时,住院也不方便”。他告诉记者,在大众激增的医疗卫生需求面前,四川现有的公立医院资源已显不足。因此,改革的根本就是要增加医院的土地供应、建筑面积以及人员配置。“公立医院改革要达到的成效,就是要实现人们不用在门诊窗口排队,住院也不等待,更不能让病人睡在过道上”,沈骥认为,5年之后全省公立医院应实现“门诊方便,住院及时”。

  至于如何实现“增地、加床、添人员”,沈骥表示,县一级及以下的医院主要靠政府政策支持,比如提供便宜的土地,增加投入,再结合医院的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健康运行;市级、省级和中央在川医院,主要靠自身的能力来壮大。另外,还应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