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坚持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依法治院、文化建院、开门办院的办院方针。以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蓝图,各项业务指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小儿外科、新生儿科、急救医学、耳鼻喉科等四个学科业务水平步入国内同行先进行列;新建了九个实验室,并建立了23个省、市、院级研究(技术)中心,努力打造13个重点研究技术中心。医院在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医疗水平、科研能力、文化建设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儿童医院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升级设备设施 夯实医院发展基础

  根据昆明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儿童医院南市区新建项目纳入昆明市“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决定在南市区建设一所代表全省最高儿童医疗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儿童医院。医院将以改革和建设项目推进为契机,抓住机遇,加快医院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技术精湛,设施精良、服务优质、管理高效,学科特色鲜明,整体实力雄厚,立足云南,辐射周边地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综合性儿童医学中心。

  儿童医院新建南市区医院总用地114.1亩,总建筑面积111242㎡,一期工程地上69616㎡,地下26300㎡,编制床位800张,总投资6.99亿元人民币。

  “十一五”期间,在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儿童医院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完成了建设的各项审批设计任务,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许可证、建筑用地批准书、土地证、施工许可证等以及水土保持、节水、消防、人防、净空、环评、地震、交评、滇池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图纸制作、审查等上百项单项审批的批复评估工作。2007年8月8日成功举行南市区医院奠基典礼。2008年10月18日隆重举办开工典礼,省长秦光荣宣布开工,市委书记仇和作重要讲话。2010年8月一期主体工程门诊楼、医技楼已断水断电封顶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钢网架、门窗、幕墙安装等施工。新院将于2011年底投入使用。基本实现扩大外延发展的目标。儿童医院新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有突破性进展。

  业务快速发展 社会效益提升

  “十一五”期间和“十五”期间相比,医疗水平和业务量有了长足发展。床位数从300张(编制床位)增加到500张(实际开放床位),增长率为70.7%、出院人数从73878人次增加到101480人次,增长率37.36%、门诊人次从2117901人次增加到3663053人次、增长率72.96%,手术量从24269例增加到75468例,增长率210.96%。危重病人出院抢救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在医疗用房及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进行了五次合理的门急诊流程再造,充分挖掘卫生资源,积极解决患儿看病难的问题。承担了儿童居民医保和全省新农合儿童定点救治任务以及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任务。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云南省新农合定点医院、儿童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肺结核定点治疗点。作为定点医院,常年无条件开展儿童结核、麻疹的防治,与市卫生局联合在医院举办了全市的手足口病诊疗培训班并对全市各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近50名医师进行了手足口病培训。截止2010年10月,医院共确诊手足口病11329例,收住院1474例,其中重症865例。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开展儿童免费筛查51,214人,确诊164例,住院治疗33例;汶川地震时期为灾区留昆患儿免费体检500人,门诊就诊264人,住院3人,产生费用约5.3万,全院捐款12.89万,捐药15万。参加了大量儿童中毒事件、麻疹流行、维生素B1群体缺乏等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会诊工作,在全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以及小儿铅中毒、小儿眼病、先心病、地中海贫血等筛查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十一五”期间,医院引进推广各种新技术新项目146项,大大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儿童疾病治疗的技术需要。小儿内外科实现二级分科,内科分为6个科室、11个亚专业,外科从2个外科发展为4个外科、七个亚专业,基本覆盖所有儿童疾病。小儿急腹症、先天性消化道、泌尿道畸形、小儿脊柱手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小儿斜视术、耳廓再造术、电子耳蜗植入术、先天性唇腭裂矫治术、气管异物取出术等手术都处于国内同行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小儿麻醉水平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心外科能开展小年龄、低体重等先心病手术。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小儿微创外科和小儿内窥镜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儿童疾病危重症急救水平、新生儿急救和换血技术、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小儿白血病治疗、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儿童哮喘防治、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小儿性早熟、生长迟缓、小儿皮肤病诊治、儿童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治疗等专科专病治疗特色凸显,达省内领先水平。神经、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心血管、小儿骨科、泌尿、普外、儿童斜弱视、小儿耳鼻喉疾病以及肥胖症、儿童心理咨询、生长发育监测等专家门诊和特色专科门诊基本能满足全省和周边省市儿童的就医需求。

  深化学科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

  “十一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有较大的发展,临床医技科室从22个增加到28个,研究技术中心从3个增加到35个。申报审批确立了省级中心五个:云南省儿童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云南省儿童急救研究中心、云南省新生儿急救研究中心、云南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云南省小儿耳鼻咽喉科研究中心。市级研究(技术)中心10个:昆明儿童急救中心、昆明儿童哮喘临床诊疗中心、昆明市儿童麻醉中心、昆明儿童内窥镜诊断治疗中心、昆明儿童眼病防治中心、昆明心血管中心儿童医院分中心、昆明市儿童神经电生理中心、昆明市儿童铅中毒临床研究中心、昆明市儿童听力障碍疾病及听力研究中心、昆明市儿童斜视弱视临床研究中心。院级研究技术中心8个:儿童医学检验研究中心、儿童影像(放射、超声)技术中心、小儿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儿童血液肿瘤诊治中心、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心、儿童唇腭裂矫治康复中心、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医院已发展成为各学科专业基本齐全的综合性儿童医院,并加强了小儿外科、小儿急诊医学科、新生儿科、耳鼻咽喉科、儿童康复科五个重点学科的建设。以“中心”的建设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升和医院的发展。

  医院重视人是第一要素的重要性,确立人才培养和引进必须超前的观点,方可实现优势学科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先进设备优势的发挥。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台。

  “十五”末期,医院职工总数为481人,“十一五”期间职工总数增加到941人,增长率为95.63%。

  “十五”末期,医院副高以上职称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71人,“十一五”期间,副高以上职称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91人,增长率为28.17%。

  “十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中没有一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十一五”加大引进和培养,学历结构逐步合理,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100余名,实现医院儿科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零的突破,护理队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40%。与“十五”比较,人力资源结构更加合理,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增加。高级人员中成为全国、省、市医学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和委员人数达68人次。

  医院重视在职职工的培养,“请进来、送出去”,邀请国内外省内外专家到本院讲学、查房、指导业务,送出去进修92人,短期学习培训71人,参加各种国际和全国学术活动达600余人次。并鼓励在职读博和出国留学。现有职工941人,卫生技术人员798人,其中高级职称及硕士生导师以上专家102人。

  “十一五”期间,引进和招聘各专业不同层次人员约500人,基本实现“十一五”人力资源储备200人左右的目标。

  昆明市

  儿童医院

  简介

  昆明市儿童医院前身是1920年英国教会(中华圣公会)创办的“惠滇医院”,于1958年改建为昆明市儿童医院。目前已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儿童综合性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931人,卫生技术人员758人,高级职称及硕士生导师以上专家102人,市级、局级、院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3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63名。医院核定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日诊治门、急诊患儿近3000人,年门诊人次80余万,年抢救转诊危、急、重症患儿万余人,抢救成功率98.1%。

  医院目前设有28个临床医技科室。有省级医学研究中心5个,市级医学研究(技术)中心13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设有PICU、NICU、CCU,内、外科实行二级分科,小儿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儿保部、康复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放射科、病理科等,各医技功能科室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有螺旋CT、DR、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普勒彩色超声仪等100余台各种大中型医疗仪器设备。医院在省内率先完成了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融合、建立了Lis系统、医疗一卡通信息收费系统、医生工作站、排队呼叫系统等,为现代化、数字化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医院现已成为昆明医学院、大理学院、昆明市卫生学校、楚雄市卫生专科学校教学医院和儿科硕士点分部,开展了医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有上百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上。

  医院与国际组织机构有多项合作项目,得到国际有关组织的赞誉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嘉奖、表彰,获得省、市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昆明市儿童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康复、保健、科研和教学任务,为推动昆明地区及全省儿科医学的发展,挽救患儿的生命,促进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呵护生命 关爱儿童

  昆明市儿童医院

  妙手仁心谱辉煌

  “十一五”期间, 儿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院建设为重点,以抓医疗质量安全为主线,以学科和“中心”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主导,以科室和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为先导,以人为本,把职工和患儿作为服务的主体,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医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研教学硕果累累

  科研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差和水平高低直接与业务量和学科人才状况密切关联。“十一五”期间,医院学科人才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科研教学工作有了较大进步。

  在原省医专、楚雄医专和市卫校的教学实习医院基础上,医院又成为昆明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先后接收实习生500余人。有的学科专业还参与了本、专科的理论授课业务。医院与大理学院联合建立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已覆盖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检验、麻醉等专业,已招生和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并与昆明医学院合作为我院在职人员开设硕士研究生班,专修人员37人。

  “十一五”期间,医院获得省、市、区级科技进步奖20项,编写专著4部,在各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36篇。省、市、局、院级科研立项课题118个,并以合作方式立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申报批准专利六项。

  “十一五”期间,医院组织了国家、省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7个,参加学习的省内外学员1764人次,接收各专业进修生357名。组织各级各类学术活动228次,参加人员11,450人次。全院医务人员的科研教学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明显进步。

  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医院把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医院精神的构筑;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注重思想文化的教育;注重文化载体的建设。在办院思想、理念上形成全院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把粉红和浅蓝色作为医院的主色调,确定医院院歌、院徽、院服;开展优质服务、礼仪培训和推广普通话,规范服务行为举止;确立了“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医院宗旨,“爱心、奉献、团结、 创新”的医院精神,“呵护生命、关爱儿童、认真严谨、团结奋进”的医院院训;“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依法办院、文化建院、开门办院”的办院方针;“立足云南、辐射周边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儿童医疗、康复、保健、教学、科研的医学中心”的医院定位。通过医院88周年的院庆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音乐会等节假日文艺活动,强化医院文化,振奋员工精神。通过上述视听觉识别外表形象、行为识别言行动作、理论识别思维理念,形成了医院的识别系统和宣传符号,进一步树立了医院形象和品牌。

  医院工作量大,加之独生子家长维权意识增强,以及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导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服务礼仪、医患沟通的技能培训,尽量避免减少医患纠纷。在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的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团委组织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包括体育运动(篮球、足球、网球、兵乓球、羽毛球队等)、合唱团、摄影组等丰富业余生活,营造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文化系列活动,引导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展现儿医人的精神风貌。

  通过每月服务明星评选及年度十大服务明星的表彰等医院文化活动,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已以作为儿童医院的一名职工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人人为儿童医院的建设发展而努力工作和积极奉献。

  对外交流成果丰硕

  医院成为云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提升了我院在全省的社会地位,对扩大我院规模,加大我院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积极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参加昆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工作协议书”,派驻了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定期到社区进行服务。

  目前,医院已签署了网络医院协议的医疗机构共有41家,建立了进修学习、转诊转院机制,扩大了服务半径,有效提高了为儿童健康的服务能力,努力满足社会的需要。增加医院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外出挂职学习,其中包括滇沪合作项目选派医护人员到上海儿童医学发展中心学习,到新加坡足脚医院进行学习。推选医护人员参与省、市学术团体的专业讲座。

  医院加强与省内、外及国外各级医院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芝加哥儿童医院、加拿大安大略省东部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发展中心、复旦儿科医院、华西医大妇儿医院、重庆儿童医院、浙江省、湖南省等发达地区儿童医院加强了业务交流和人才培养。开展“奥比斯眼科”和“微笑列车”唇腭裂手术项目,“绿叶爱心”行动贫困白血病儿童救助项目,“红十字天使计划”“何大一心脏手术”“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救助项目”、“云南省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定点医院等慈善合作项目,既解决了低收入群体儿童的就医,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医院管理再上台阶

  “十一五”期间,医院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编制了《昆明市儿童医院规章制度》,从医疗、科教、护理、感控,行政、后勤等方面按最新标准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如《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预案》、《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和监控方案》、新技术准入制度和14项核心制度等规章制度等并促进核心制度的落实,实行三级医师查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三级考核制度和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和持续改进,没有发生一例医疗事故,各项业务考核指标全面达标。提高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医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局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医院逐步健全医院信息系统。医院HIS系统升级,PACS系统、LIS系统、医生工作站、呼叫系统、收费一卡通的投入使用,以及电子监视系统、短信平台的建立,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医院的管理要求。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医院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大胆使用和培养中青年干部,“十一五”期间新提拔院级和中层干部80名。组织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外出考察学习,拓展训练,增强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实行临床一线中层干部到医院职能部门的轮转学习和到发达地区医院挂职锻炼轮训的制度。加大干部的培养力度,实行干部问责制度,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增强干部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创卫”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后勤保障有明显改进。污水处理改造和用电负荷的扩容,消除了隐患,为临床工作和全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医院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医院建设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注重党团组织的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执行规章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以人为本,大力提倡人文精神、文化管理。医院各项工作中管理出效益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