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莹:建立康复和护理医院

  市人大代表、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吕莹表示:“盘活医疗资源对于医院而言至关重要,北京将规划建设康复和护理医院,这样将能把现在二、三级综合医院中的一部分病人疏解到专业的护理医院,让更多的患者减少等待住院手术的时间。”

  作为一名一线医生,吕莹对于目前综合医院存在的医疗资源紧张深有体会,“垂杨柳医院虽然只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但我们每天的患者仍然趋于饱和,尤其是住院床位非常紧张,"压床"现象比较普遍,其中有的患者因为是植物人,家人无法在家里进行护理,就只能将病人留在医院,而在国外这样的患者是可以进入专门的护理医院,既得到了专业的护理,也能为急诊病人或更有紧急治疗价值的病人腾出床位。”

  据了解,本市今年将建立专门的康复和护理医院,这些医院属于医保单位,不仅床位更加充裕,而且其中的医护人员也具备更专业的护理知识,患者在这里得到的治疗和护理将比现有综合医院更加全面。

  另外,吕莹代表还认为,应该允许医生在不同医院执医,“像很多专业技术高的医生如果能够在社区医院出诊,不仅能够帮助提升社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且还能方便患者就医”,吕莹说,“到时候人们在社区医院也能见到"名医",会更喜欢就近看病,而不是一点小病就跑到大医院。”

  李海丽:护士大量流失也是问题

  来自北大第一医院的代表李海丽忧心忡忡表示,医院护士流失量很大。护士缺口大但却苦于没有编制。李海丽表示,以护士为例,除了自己的工作,还要做大量护理工作。最早医院分护理员和护士,现在医院没有护理这个编制,所有的护理工作都要护士自己来完成。工作压力大导致每年辞职的人特别多。以她自己的医院为例,每年有几十个护士辞职。“呼吁政府增加医护人员编制,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她说。

  马佳:部分二级医院有望

  改建康复护理院

  来自东城团的市人大代表、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马佳表示,未来北京市的一部分二级综合性医院将有望改造成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专门设立“老年病房”,收治一些患有老年病、慢性病的病人住院,以此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床”率。

  马佳表示,北京目前虽然也有一些康复医院,数量却确实少之又少。北京市差不多每个区都有一两家老年病院,但是老年病院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医院,依然会有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去就诊。以东城区为例,就拥有朝阳门医院和隆福医院这2家老年医院。未来,老年病院应该更突出治疗老年病的特点,弱化其综合门诊的功能。并将一部分综合性的二级医院,通过改造建成专业的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或者新建一批专门的康复医院或护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