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沈阳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市长陈海波说,要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到位,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今年沈阳哪些方面会更加让我们满意?是医疗、环保、高层建筑消防、大学生就业还是社会治安……正在召开的沈阳“两会”传递出许多好消息,本报今天就为您一一道来。

  晨报讯(记者 姜虹)新沈阳市妇婴医院将于近期开业。

  昨日,在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专题协商会议上,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邢凯透露上述消息。

  记者从专题协商会上获悉,沈阳市7所医院建设今年将全部完成。沈阳市骨科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于2011年竣工。新沈阳市妇婴医院将于近期开业。

  就医更方便

  到2009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771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七所市属医院改建后,将形成以市第一医院、第四医院、奉天医院为核心的东部、北部、西部三大区域医疗中心,市妇婴医院、第七医院、骨科医院将成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品牌专科医院,市民看病将更加方便。

  关键词·急救

  今年底120急救车达到100辆

  昨日,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教育科技与卫生文化专题协商活动上,王玲副市长介绍,今年年底,沈阳市急救车将达到100辆。

  急救中心在编制上可进人

  王玲介绍,沈阳市将以市紧急救援中心为核心,以辖区内医院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逐步健全紧急医疗救助保障。

  “前期跟财政、规划、卫生、公安等部门,一起研究,重点支持沈阳市急救中心建设,打造一个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现在已经有具体措施,今年年底,实现全市急救车达到100辆。”王玲说,人事、编制部门已经开口,让急救中心可以进人,急救中心24小时服务,由于全市事业编都在冻结,人员依旧是很多年前的急救人员,现在开了,主要考虑到市民的身体健康问题。

  沈阳市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沈阳市急救中心共有72辆急救车,目前还有15辆正在采购中。

  今年再增4个急救分中心

  王玲介绍,规划部门已经规划出还有哪些部门欠缺需要建立紧急医疗站点的地方,并加以建设,这些今年都能够实现,实现后,完全符合,国家对急救站和急救网点的建设要求,能够基本满足沈阳市民对急救医疗保障的需求。

  昨日上午,记者从沈阳市急救中心了解到,今年,沈阳市急救中心计划再新增4个急救分中心。

  目前已经确定沈北新区、翟家开发区两地,这两地一个在沈阳市的北端,一个在沈阳市的西端。剩下两个急救分中心还在选取,会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测算,选定出南端和东端的合理位置。

  本报记者 谢杨 崔扶尧

  关键词·传染病

  693个监测点紧盯各类传染病

  听到某地出现疾病疫情,您可能最担心,沈阳是否已经出现了病例。

  昨日,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疾控中心主任董丽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市693个监测点,紧盯各类传染性疾病。

  沈阳市现在已经形成国家、省、市三级9类15项693个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遍布学校、医院、工厂、商场等公共场所,主要涉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重点传染病症状监测平台、公共卫生现场监测及动态信息收集。

  疾控中心预警科会将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疾病预测预警,将在可能发生的对健康有威胁的疾病趋势上报政府,由政府采取措施,及时控制,不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本报记者 谭皓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有望今年实行

  “两会”期间,沈阳市政协委员黄彦红提出关于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提案。

  黄彦红建议,根据沈阳市实际情况,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在全市开展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的第三方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第三方调解人员主要包括法律界人士、医务界人士、人民代表三部分。

  对此,沈阳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付强说,沈阳市政府法制办正在对该文件做最后的各部门间的协调和会签,并已将其列为医改项目,有望今年出台实行。

  此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将参加一种类似执业保险的保险,定期缴纳保费,理赔则由保险公司负责。本报记者 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