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向雨航)今年内,由香港大学托管的滨海医院将正式开业,两成社康中心将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居民健康卡”进一步覆盖全市人口。在昨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主任江捍平介绍了未来5年卫生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本年度计划,诸多与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卫生事业建设的进展更加明朗。
江捍平还透露,未来5年,深圳将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对港澳资本、境内外高等医学院校、连锁经营企业来深举办医疗机构给予优先准入,支持境外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合资或独资医院
5年后所有社康都有固定用房
江捍平表示,过去5年,全市医疗机构形成了“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深圳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市门诊总量的65.5%,初步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8万人,基本覆盖常住人口,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劳务工医保参保人住院费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分别达到89%、86%、77%。
2010年,全市运行社康中心607家,以10%的人力资源完成了全市36%的门诊工作量,每门诊人次费用49元,成为缓解市民看病、就医难问题的重要力量。2010年,社康中心实现了795种基本药物“零加成”,一年可为市民减轻药品费用负担7500万元。全市社康中心还建立了1674万份居民健康档案,为522万市民提供了妇女儿童保健、计划免疫、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率先在国内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去年,全市2100多户家庭参加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试点;今年,将有两成社康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十二五”期间,深圳将继续完善社康中心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布局,到2015年,所有社康中心都将有固定业务用房。
拟在宝安龙岗各建一家儿童医院
在昨日的会议上,江捍平指出,未来5年,深圳在医院建设方面的重点将落在宝安、龙岗,市卫生部门将在沙井片区、大浪片区、华为科技城、平湖片区各立项新建或扩建1家三级综合医院,在宝安龙华片区和龙岗龙城片区立项新建2家儿童医院,在南澳片区立项新建1家康复医院。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的新医改也将进入深水区。江捍平表示,新医改的难点是公立医院改革,希望深圳尽快出台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实施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措施,争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2年三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门诊
江捍平还透露,滨海医院将于今年内开业。滨海医院是深圳“十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最大市属医院,其建成后将由香港医院托管。该院承担着深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使命,在人事编制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度,薪酬也将参考香港考核机制。目前,滨海医院幕墙工程大面积施工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安装工程,该医院占地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设计日门诊量8000—1万人次,病床2000张。
去年底,与社保IC卡合二为一的居民健康卡全面完成系统开发并正式启动运行。深圳将深入推进“居民健康卡”工程,年内实现持卡居民在公立医院挂号、结算和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一卡通”。到2012年,“居民健康卡”将覆盖全市人口。
为了缓解看病排队等候时间较长问题,深圳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在年内全面推进预约诊疗,全市公立医院要全部建立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系统。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推动分片转诊,大力推进专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到2015年,三级医院70%门诊量为专科门诊。今年,深圳将选择若干家医院进行专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试点,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模式,2012年前所有三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门诊。
培育1—2家三级甲等民营医院
过去5年,深圳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增加了74.2%,去年全市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数占全市总数的28.2%,完成全市门诊总量的21.6%。
江捍平表示,未来5年,深圳将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对港澳资本、境内外高等医学院校、连锁经营企业来深举办医疗机构给予优先准入,支持境外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合资或独资医院,保障民营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学科建设、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参加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同时,提高民营医院发展档次,到2015年,建成若干家二、三级民营医院,培育1—2家三级甲等民营医院。
在提高行业监管上,深圳将推进卫生人口计生领域立法,今年将重新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深圳经济特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