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清晨,沿江西路,只要你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门诊大厅,就会看到一幅人潮汹涌的画面:每天,有近万名病人涌进医院求治。

中药1_meitu_1

医院进行了中国第一例截肢手术。图为一名左臂长出巨大肿瘤的男病人术前、截肢后的油画,博济医院创始人彼得·伯驾博士亲自为这名男子实施左臂肿瘤切除手术。

中药2_meitu_2

医院在中国最早应用乙醚、氯仿麻醉术(1847年)。图为博济医院时期手术室。

 

 

中药3_meitu_3_meitu_4

 

医院进行了中国首例病理解剖术。图为岭南医学院时期的解剖室。

如果时光倒流到180年前的11月4日,在这家医院的前身“眼科医局”开张的第一天,当你走进医院候诊室时,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无人光顾。直到第二天,才有一名眼病女患者,壮着胆子接受了“鬼佬”医生的治疗。

这位女患者在无意中见证了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一刻:中国第一家西医院在珠江畔诞生,由此开启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改变了中国人治病只会“煎药针灸”的历史。180年来,历经岁月沧桑,几经改名,这家中国最古老西医院始终坚守在广州,以精湛的医术博施济众,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一连串的“第一”记录。

孙中山在这里学会做胆囊取石术

1834年9月,美国传教士伯驾医师(Dr. Peter Parke)抵达广州,在新豆栏街丰泰行7号(今广州西关十三行)筹办医院。1835年11月4日眼科医局开业,医院设有候诊室、诊室、配药室、手术室、留医室,候诊厅可容纳200多人,留医室可容纳40多人。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国民对西医一无所知。几经努力,医院从开业首日无人就诊,迅速发展,开业一年时已收治病人2152人,发展迅速。

近代中国西医教育发端于广州。1837年,伯驾医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招收三名中国青年学医,用英语讲授医学伦理课。1866年,改名“博济医院”七年后,医院已具相当规模,院长嘉约翰急需人才,正式创办博济医学班,开始系统的医学培训,学制三年。到1903年附属博济医院建独立医学校“南华医学堂”时,博济医院已培养出数百名合格的医生,是中国第一批西医人才。

1861年,博济医院建立护士组织,开展护理工作。1914年,博济医院在院内开设附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这是我国最早的护士学校之一,为我国培养了最早的护理人才,对中国现代护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1886年,21岁的孙中山入博济医院学医,毕业后在澳门等地行医,他能独立操作在当时属于先进手术的胆囊取石手术。

“八大教授”七位曾在这里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原中山医学院拥有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八位国家一级教授,被人称为“八大金刚”。当时,一级教授的地位相当于如今的院士。而他们中除了梁伯强外均曾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一时传为佳话。

近年来,医院在科研、临床方面不断创下佳绩,拥有国家级学会、协会的副会长、副主委以上级“大腕”11 人。去年,骨科、妇科、肿瘤科、急诊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包括肝胆外科、胆胰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血甲外科)、内分泌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及地方病科(地中海贫血)等九个专科脱颖而出,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全国最小三甲医院本月启用新楼

在广州老城区,沿江西路、仁济路、爱群大厦,是人们定位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三个坐标。作为广东省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还拥有一个全国之最:“全国最小三甲医院”,院本部占地面积仅19.5亩,在有限的院区内,医院深度挖潜,竭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015年上半年,该院总诊疗人次达到179.57 万人次。本月,孙逸仙纪念医院将启用位于海珠区盈丰路的南院区新住院大楼,从而大大缓解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近期该院还将与花都、番禺合作建设三甲医院,将惠及更多市民。

第一逐个数

中国首例眼疾手术

中国首例截肢手术

中国首例膀胱取石手术

首例剖宫产手术

首例现代麻醉手术

首例病理解剖术

首张医学X光片

首设护士组织

首招女医学生

创办首份医学杂志

名称数次改

从眼科医局到综合医院

1835年11月4日:

建院命名眼科医局

1859年1月:

正式命名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

1866年:

成立博济医学堂

1886年:

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这里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1902~1904年:

医学堂新校舍建成(1903年)命名南华医学校(1904年)

1933年:

广州夏葛医院、博济医院、岭南大学合并

1935年11月2日:

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成立

1985年6月:

中山医学院易名“中山医科大学”,医院为附属第二医院

1985年11月:

由卫生部命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01年10月26日:

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医院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0年3月30日:

经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医院恢复使用“孙逸仙纪念医院”名称,正式更名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