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院长郭成秀做客人民网天津视窗(摄影:孙晓川)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3日电:近年来,随着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不断发展,旧址的规模、建筑布局、医疗用房功能、配套设施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凸显。为解决因此导致的患者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问题,2002年医院决定异地扩建,2007年正式起建。2010年5月28日,医院新院门诊正式开诊,7月24日住院部患者顺利转运,新老医院平稳过渡,医疗工作无缝对接。目前,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院的运转已步入了正轨,医院建筑面积由老院的2万平方米扩展到7.1万平方米,并且硬件环境发生较大的改观。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中心妇产科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为妇婴健康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郭成秀表示:“迁新址以来,社会各界给予了中心妇产科医院高度的重视,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对医院的发展做出了‘新医院、新水平、新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创建天津示范性医院之一’的重要批示。目前,全体中心妇产人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力打造出一所让百姓放心、政府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妇产科医院。”
郭成秀介绍,在新院建设过程中,医院坚持在控制预算的基础上,选用好的施工队伍、好的设备和好的材料,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精心施工,最终获得了天津卫生系统的首个工程项目“鲁班奖”。同时,新医院凸显出了人性化、品质化、信息化三大亮点:
一、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凸显人性化。针对患者全部为女性的特点,医院在楼宇色彩的设计上,大量使用了白色、粉色与淡紫色,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环境,降低了患者就医期间的紧张程度;在门诊布局的设计上,为保证患者可同层就医,各楼层均设有检验,制卡收费窗口,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流动;在诊室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隐私保护,做到了一位患者、一间诊室、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保证了患者就医期间不受干扰。
二、以完善硬件为基础,凸显品质化。针对绝大多数科室为手术科室的特点,新医院施行了手-供一体封闭式集中供应模式,供应中心通过封闭路径直接接收、清洗、包装、灭菌、送回手术室的各种器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拥有19个层流空气净化手术间的手术室,具备了手术的远程视频示教功能,为医院申报全国妇产科腔镜教学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新生儿科危重儿,早产儿多的特点,医院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了10万级空气净化层流、并配备了国际一流的设施为医院成功救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危重症患儿提供了完备的硬件条件。并且,在重要设备的采购上医院都力争选择大品牌、高品质的设备,确保患者就医安全。一系列硬件水平的提升,为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以创新机制为目标,凸显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创新源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郭成秀表示,新院投入2000多万建立了强大的网络系统,不仅方便了患者,还为医院开拓新的管理机制提供了支撑平台。医院在全市三级甲等医院中率先采用了一卡通的就医模式。覆盖了挂号、收费、取药、检验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卫生部倡导的“先治病、后结算”的要求。患者不仅可在就诊后统一刷卡结算,简化了就医流程,缩短了等候时间;还可随时查询诊疗及费用情况,使患者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就诊信息。同时,医院实现了临床医生工作站与检验,超声,放射,病理等技术科室信息数据的对接,医生可以实时在网上阅读报告,减少报告转送过程的差错,加快诊疗速度。此外,医院还在门诊,住院,检验科和药房建立了自助查询和打印系统,方便患者便捷就医,明白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