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塔先生曾言:“建筑设计首先是在地性的表达,建筑不是一个雕塑,也不是一个实物。建筑就是奠基一块很坚实的基础,并纳入自然文化因素,使建筑成为当地的一个部分。这样建筑才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场所,一个回忆的空间,一个历史的空间,是当地的,而不是全球化的。”

老年人由于精力和体力的限制,在公寓内的时间比其他使用者要多得多,因此,如何让建筑与地域文脉相结合,与使用者的场所诉求相结合,呈现出一个平和而有深度的空间氛围,使其更加符合老年人沉稳安宁的气质,成为设计首先面临的问题。

项目介绍

基地位于乌镇新区南侧,离旅游保护景区只有1公里,用地内自有白马湖、湿地公园等优越的景观条件,因此项目定位为融医疗、教育、房产、旅游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疗养型老年社区。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10.01.40

项目总体规划含老年康复医院、颐乐学院(即老年人学校)、养老院、老年人公寓、特色商业街及幼儿园等社区配套。项目地上总建设量约为50万方,其中,老年人公寓为主要业态,占46万方。公寓北侧为国际康复医院(GMP事务所设计,即将竣工交付),南侧毗邻颐乐学院(已竣工,今年9月底交付),用地三面都有天然水系,享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和配套条件。

庭院式布局

这批公寓建设量较大,一期有五万多方,我们希望这群房子能以一个安静、谦逊、内敛而精致的形态,同当地的民居和平共处,共同成为这个小镇的背景建筑。这些公寓在总图规划上,充分考虑了户外活动对老人的重要性,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手法,采用庭院式布局中,按照空间序列和轴线关系设计了各种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庭院,并精心布置每一处庭院不同角度的取景。希望这些大大小小的院子,今后能在这群公寓中扮演积极空间的角色,希望庭院中丰富的活动内容能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9.57.10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9.57.42

回归本土、文脉、传承、地域化

桑托斯曾说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文化对于住宅建设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乌镇,是江南小镇的典型代表,各种茶楼、书馆、文玩店散布其中。氤氲的水汽中,这里的房子带着一种安然清雅的气韵。忝居于此,坐看粉墙黛瓦中的似水年华,鸡皮鹤发也自有一份沉淀和从容。

结合老人们普遍怀旧的心态,我们借鉴了浙江民居的建筑手法,通过对当地江南建筑充分的调研分析,撷取其中精华的片段和符号,希望能为老人们构筑亲切精致而不失豁达大气的空间氛围。我们坚持认为,这并不是对商业化的屈从,或是对后现代的回应,亦或是风格化的烙印,而是在面对如此艰涩的市场背景,面对多样化的使用者需求,为本土化和地方文脉提出的一个真诚的解决办法。并且,通过设计师执着的努力和坚持,严格到近于苛刻的施工把控,使得项目即使在低成本运营的大原则下,从整体到细部仍具有极高的完成度。

幕墙下架后,一位周边的当地人眯着眼淡淡地评论:“(是)蛮有腔调的房子”。相比现下各种歪来扭去的新潮建筑,各种标榜着建构的奇异的表皮,这批老年人公寓在成本、时间和人工的多重制约下,不炫耀材料,不夸大工艺,不哗众取宠,不秀高技,就这样踏实严谨地盖了起来。当然,这里面每一个细部,每一个节点亦是考量再三煞费苦心。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9.57.50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9.58.27

灰空间——连廊

廊的功能属性:根据清华大学对若干个养老院的调研报告,老人普遍喜欢在走廊里交流活动,将此项需求结合江南建筑的园林化空间特征,公寓在建筑主体下方设置了大量的风雨连廊,使任何一栋公寓内的老人都能够通过连廊到达公共区及教学区。方便老人活动,而且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老人雨天滑到的可能性。

廊的文化属性:过了天命之年而入耳顺之境,老人们的心态相对来说较为恬淡,安逸,对回家路径的迅捷性要求并不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每栋公寓的可达性时考虑了两种途径,除了正常的园区道路,每一条连廊都是回家的路。走走停停,随意的安坐在廊下观景、赏花、听雨、戏鱼,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延长老人户外散步的时间,增强老人们对整个小区空间的归属感。而连廊围合成的庭院,也将成为老人们户外活动的核心,是他们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延续空间记忆的重要的承载。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9.59.59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10.00.28

温暖的关怀——室内细节

考虑到老年人公寓购买者的意愿,公寓平面套型多为小户型,面积在70-110方,采用一梯四的平面布局不仅是节约用地以及经济上的考虑,更是为今后使用过程中的邻里交往甚至多代混居提供可能性。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老年人建筑的楼梯、门洞、台阶、平台、坡道、栏杆扶手等各种建筑细部尺寸已有明确规定,然而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外,仍有大量的细部需要详加斟酌。如门洞通过尺寸,规范规定户内门洞为0.8m即可,考虑到部分老人通过时的搀扶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将尺寸扩大到1.0m宽。因为公寓仍以健康自理老人为主要使用者,为了避免消极暗示,卫生间内部的各种扶杆,只是预留了安装余地,并未全部安装。室内的各种开关面板安装高度全部按照老年人的平均身高尺度降低到1m。

屏幕快照 2015-10-08 上午10.00.41

设计之外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养老项目的考察学习和调研分析,我们感到,虽然我们已经竭尽全力的努力思考,慎而重之的落下每一笔,绞尽脑汁的落实每一个细节,然而,一个养老的项目能否成功运营而不是关门倒闭,更多的决定性因素却并不取决于建筑设计。前期的策划选址定位,后期的管理运营服务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老龄化人口激增,养老设施缺口日益增大,然而资本却永远只会向着对他有利的方向追逐,对于一名建筑师来说,我们所要关注的可能不仅仅是养老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那些空间和细部。营造一个成功的养老社区,更需要建筑师能够向前期策划和后期管理模式两个方向延展,需要建筑师具有更宽泛的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医学知识,需要建筑师对项目从策划到最后选材施工更强势的把控能力。因而,老年人建筑设计也体现出更多的综合性、社会性、经济性。否则,再绚丽的空间,再完美的模式也无法落地生根,只能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乌托邦。

来源:gad绿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