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院患者的需求,做好营养餐的供应;
2.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好日常保障及特需保障;
3.外来人员的就餐需求,做好对外餐饮的供应;
1.餐饮设施的位置安排 营养餐要考虑到人群的不同需求及供应特点。餐饮供应点应与住院部紧密相邻。并要考虑特殊设备及操作程序要求。原则上应由院内有资质的人员指导下经营。职工食堂的位置应以工作人员就餐为主。并照顾到家属区就餐保障。外来人员的就餐可以与工作人员共处于一区之中,但需作必要的分割,以便管理。在安排各类设施时,要考虑到成本与社会化保障的相关问题,尽量实行社会化保障。
2.餐饮供应的流程 主要应考虑营养餐的供应。目前分为两种模式:患者住院治疗的普通餐饮供应采用点餐制,由专业配餐员送达病房或病人到餐饮区就餐;特殊餐饮如低糖饮食等,半流饮食等由专业人员制作供应分时发送。因此,加工区应有配送点,经加温后送到病区。同时,在食堂的适当位置应预留住院病人餐区,以切实方便病人。
3.餐饮设施内部流程的空间 要考虑到供应规模,要落实餐饮管理制度。为提高工作效率,在餐饮加工的流线上,要考虑做到生熟分开,生进熟出“一条龙”。内部的分区要注意:接受区、准备区、切配区、加工区、分发区、洗涤区。在考虑餐饮部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部门职工的住宿场地的安排。克服“种生活保障,忽视职工生活”的安排。
餐饮部各区域空间的要素主要有:
(1)接受区:物品检查、验收过磅区;分解加工间;干货储藏;洗涤品储藏;冷冻储藏;杂物储藏;配餐间。
(2)加工区:蔬菜准备间;肉食准备间;宴会准备间;自主食品准备间;食物加工流线;烹饪区;存放区;冷藏区。
(3)分发区:病人配餐区,餐车存放清洗处;职工食堂配餐区;营养餐配餐区;自主餐区。
(4)洗涤区:洗涤化学区、去污物品存放区;碗筷清洗消毒区;污车清洗、存放区;更衣区;就餐人员洗手区 。
(5)辅助区:主任办公室;营养师办公室;餐饮主管办公室;营养师办公室;工作站;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
(6)公共服务区:如有条件的要增加公共服务区。如咖啡座、食品供应服务区、个人餐饮包间、零售服务等,并要在其附近设立公共卫生设施。
4.注意事项
(1)餐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安全,基本要求是营养:在食品加工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法。在采购中不买不合格的产品,在加工管理中要防止交叉感染。因此,医院餐饮的管理的安全工作必须加以重视。
(2)餐饮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营养食堂的建设与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把营养管理作为重要一环,要提高餐饮人员的卫生营养意识。以保证患者的康复为己任。
(3)还应单独设置营养代谢实验室,面积不少于50m2。如不可单独时,也可位于医院中心实验室内。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营养代谢实验室应配备与开展监测项目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有毒监测项目时应具有相应通风设备。
相关标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