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医疗资源之密集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沈阳市总共700多万人口,光是三级医院就有十多家。”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董齐告诉记者,在该院周围直径2000米内,就有6家三级甲等医院,“老百姓的就医选择很多”。董齐认为,一家医院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有吸引病人的特长和“绝活”。于是,该院一边打造优势学科群,一边“切分蛋糕”,扶植特色。如今,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医院尝到了甜头。

  合并同类项

  辽宁省人民医院还挂着另一块牌子——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在全院总收入中,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占了近1/3。

  心血管病治疗中心的“原型”是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只有2间病房、60多张病床的普通科室。然而,心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医疗需求巨大。

  “2005年,医院定了调子,学科的发展要顺着老百姓的需求来。老百姓需求大,学科就要跟着做大。”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主任助理刘莹介绍说,在决定大力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后,当时医院特别腾出了5层楼,将心外科、心内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导管室以及辅检等相关科室都合到一个中心,由中心统一管理,科室从那时开始加速发展。

  在心脏疾病的诊疗中,患者一般先要住进心内科病房,进行内科治疗后。如需手术,患者会被转到外科病房。而手术后,往往又会转回内科病房继续恢复和治疗。刘莹说,整合完成后,医疗服务的提供开始“围着病人转”。以前,患者如果要做心电图,需要去电诊科排很长时间队,等检查结果也要花费时间。完成整合以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需要做心脏彩超,B超室已经能做到把彩超机推到患者床边进行检查。患者不用转科,治疗过程不会中断,不仅有利于医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同时也会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如今,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一所“专科医院”,中心下设8个独立科室,床位比以前增加了3倍,依然难以满足病人需求。

  把蛋糕多切几块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丹明以前是基础外科的一名医生。那时科里一共分为6个专业组:胃肠、肝胆、周围血管、肛肠等。“以前,在血管方面,我们能做的只有静脉曲张手术,术式沿用了好多年,一旦遇上有其他并发症或者病情疑难复杂的病人,我们的诊治能力就有限了。”吴丹明说。

  “与血管有关的疾病有很大的患者群,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目前就有超过2000万名患者,每年还以60万人的速度递增。”搞大外科出身的董齐说。医院把吴丹明送出去学习,学成后他需要平台来施展才华。老百姓有需求、又有人想“干出点名堂”,董齐果断地从基础外科里把血管专业拿了出来。

  挂了新牌子,加强了宣传,老百姓开始知道辽宁省人民医院能“专门看血管的病了”。吴丹明告诉记者,血管外科刚“独立”一个月,静脉曲张的手术量就比以前一年还多。

  在吴丹明的带领下,血管外科将动脉切开取栓术、内膜剥脱术等6种传统技术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杂交技术。此后,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要排队。

  辽宁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十分相似。中心在统一的发展方向下,从2006年之前的1个科室慢慢剥离成了6个各有特长的科室,工作量较两年前增长了近两倍。“以前是1个人在想科室怎么发展,现在至少是6个人在想。”该中心主任陈晓虹告诉记者,新增加的平台让年轻人充满干劲,也让中心发展充满活力。

  给平台是最好的激励

  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一些年轻的科室和学科带头人陆续“诞生”,要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董齐表示,首先要大胆用人,给有能力、愿意学习的人平台,然后要大胆放权。“在我们医院,招哪些人、选哪些人进修、决定怎样的人才梯队,都是科主任的权力。我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他们的奖金、津贴都是医院出。”

  在科主任的眼里,激励绝不仅仅等同于金钱。

  只是普通一兵的消化内科医生李胜昔,在读博士期间掌握了内窥镜诊疗新技术,导师也挽留她落户上海。董齐得知情况后,专门以她为核心分离出了内窥镜诊断治疗科,并在2006年年底聘其为科主任。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马逸留学回院时,掌握了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治疗方法。2000年,他在国内率先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受到患者青睐。于是,医院单独成立了以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为特色的神经二科,并任命马逸为科主任。建科至今,马逸带领他的团队开展手术近7000例。这么多年来,他谢绝了许多更诱人的邀请,从没有走过一次穴。马逸说,在年轻科室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医院提供了最大的帮助,这让他觉得这个平台非常珍贵。

  “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如今,董齐的医院发展思路已经有了耀眼的成绩单。拿出该院2004年和2009年的各项指标相比,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之大:开放床位数由800张增加到1150张,床位利用率由46.7%增加到123%,年收入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