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此次地震为8.2级,震源深度约2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造成8人死亡,其中约一半死于惊吓导致的心脏病复发。地震本身基本上没有导致房屋倒塌,倒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对基础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可以说智利平时的抗震准备经受住了这次地震的考验。
智利内政部长豪尔赫·布尔格斯17日表示,此次地震震级虽高,但它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这得益于民众平时应对地震的训练和准备。
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之一。全球每年发生的有记录地震中,约21%发生在智利。在长期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智利积累了丰富的抗震防灾经验。
首先,智利的建筑质量标准极高,建筑验收极严,特别是抗震指数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均依照法律严格执行。
智利广泛采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立柱,柱子通过钢制框架加固。这种防震设计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能量,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
注:
强柱弱梁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

智利是建筑抗震技术输出国,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大力投入。据了解,智利人均拥有全球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工程师,
政府采纳这些专家的建议并将其列入建筑审核标准。智利建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为达到政府抗震标准,智利平均每栋建筑要增加约15%的成本。
其次,智利拥有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各地监测站取得的信息会及时通报至全国地震服务中心,帮助有关部门迅速评估灾情,采取应对措施。为提高海啸预警时效和准确度,智利政府于2012年8月启用了一套全新的海啸预警系统。当有可能发生海啸时,该系统可通过警报器向沿海人口密集区和海洋作业区发布预警。
据智利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主任托罗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后,智利海军水文和海洋局紧急事务办公室及时发布了海啸警报,沿海地区100多万居民被紧急疏散到安全区,避免了人员伤亡。
第三,智利民众拥有很高的防灾意识,懂得如何自发疏散。大部分人不需政府组织就会自觉沿着已经确定好的安全路线撤离。民众在面对地震时能保持冷静,知道要首先躲在安全的地方避震,地震过后再立即向高处转移,躲避可能袭来的海啸。
此次地震发生时,记者所在的首都圣地亚哥市震感十分明显,但人们在采取躲避措施时并不慌张。记者在这里常驻近3年,经历了大小无数次地震后,已从最初的恐惧、无所适从到现在泰然处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房屋建筑质量的信任。
智利民众高度的防灾意识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及社会的大力宣传。智利官方机构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普及防灾知识,发放通俗易懂的防灾指南和疏散路线图,并根据各地情况组织民众举行防灾疏散演习。
背景知识:

1940年智利正式出台了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在经历每一次大地震后都会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从1985年到现在,智利共建起2000余座9层以上的高楼,在2010年2月8.8级强震中只有33栋遭到结构性破坏。
智利建筑协会的建筑师:抗震建筑对水泥、钢筋等材料要求更高,但抗震建筑和非抗震建筑的建设成本就差3%到5%,基本影响不到开发商的利润。智利之所以鲜有豆腐渣工程,关键还在于建筑过程中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监督管理。
我国地震分布情况:
我国境内强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地震带。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其中"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新闻来源:新华网 其他内容来源网络,经筑医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