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22日电(记者 熊润频)2010年新增4个千张以上床位的住院大楼,3年时间市政府至少投入10亿元用于医改。从“医药分开”到区域医疗资源重新布局,芜湖公立医院改革渐入深水区。

  自2008年芜湖在市属8家医院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后,芜湖市财政就连续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用于整合医疗资源,支持公立医院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各医疗机构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之后,财政原来拨付给医院的每年4000万元事业经费依然不减。同时,将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改为“预付制”,按上年同期医保费用水平每月预付医院90%资金,保证医院运转需要。此外,还一次性安排2500万元用于医院资金周转,解决医院欠付药费款问题。

  如果说“医药分开”试点拉开了芜湖公立医院改革的序幕,那么2009年12月31日,芜湖三大医疗集团挂牌成立,则意味着以芜湖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芜湖市中医医院为核心的全市范围内医疗资源整合的改革正式迈出脚步。

  据介绍,成立后的芜湖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领导下的负责医疗集团投资、管理、运营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实行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整合了当地现有医疗资源,并根据区域分布和医疗机构功能,组建三大医疗集团。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多方监管,并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在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芜湖市又从区域卫生规划的角度,对公立医院重新布局:将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城中区整体搬迁到城东新区,投资5.7亿元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将市中医医院从城中区搬迁到城南新区,投资4.3亿元新建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在城中区,投资4.4亿元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在城西区,投资4亿元扩建弋矶山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加强专科医院建设,新建市精神病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等。当地通过调整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诊疗条件,辐射周边城市,方便群众就医。

  政府加大投入,带来了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有效改善。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过去只有390多张病床,现在增加到560张,以前住院病人有300人,现在有600人,就诊量的增加,带来了医院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