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10年,贵州省人民医院用"跨越"注解成长:2009年门诊826844人次,出院40785人次,手术19600人次,业务总收入8.4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11%、173%、355%和411%。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速推进,建设"省内领先、西南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的目标渐行渐近。

  西部大开发新10年,贵州省人民医院用"提速"诠释使命:作为政府举办的省级龙头医院,有责任有义务让这方百姓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更便捷的健康呵护。刚刚拟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园林式的生态医院"、"西部地区一流的现代化医院"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纲举目张,这家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跃然纸间。

  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进入2010年,省医的发展步伐明显提速。年初至今,一个又一个精彩举措接连亮相,引来省内外同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月,入选卫生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就呼吸内科、心内科、心外科等专业的多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3月,入选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全国重点联系医院,经过几个月的试点运作,其在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方式、激励措施和机制等关键问题上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卫生部、省卫生厅等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6月,与德国心脏中心正式签约建立"德国-中国(贵州)心脏中心"。今后,来自德国的心脏病学专家将不定期到省医开展临床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讲座并指导贵州省专家手术,省医的专家将前往德国心脏中心学习深造。

  7月,与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签订"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合作协议。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省内各地区、各等级医院均可与省医实现联网,省医专家将会同联网医院诊断疑难病例,让基层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8月,与省科技厅签订协议,建立总额300万元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医院的医疗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创新和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同月,3个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73万元。

  9月,在省内率先推出"先诊疗后结算"的门诊预付费一卡通服务,被媒体视为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重要举措。

  ……

  院长孙兆林将近期医院的工作重点归结为几个关键词,(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人性化服务、公益性职责、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覆盖、激励式创新、开放型协作,而其核心,就是为贵州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医疗服务彰显人性化坚持公益性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孙兆林说,以病人为中心,一直是省医日常工作的出发点。顺应患者需求、推行人性化服务,省医在全省首家实行了365天天天开诊,随之推出了天天手术、天天办理出院结账等;围绕减少患者等待时间,省医先后改进了门诊、急诊工作流程以及放射、检验、病理、药剂等工作流程;实行开放式的"柜台式、一站式"的取药服务,增加药品核对,方便患者取药、用药。

  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这一理念在省医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确定的全国72所重点联系医院之一,今年年初,省医紧扣"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主题,选择心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等10个病房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创新、政策激励,努力为患者提供及时、主动、全程、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并以此推动护理服务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进程。经过几个月的试点运作,省医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得到患者、家属及社会普遍好评,在省医的满意度调查中,试点病房患者亮出了98.73%的高满意度。

  作为政府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省医视公益性为立身之基。无论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还是2009年救治贵州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面前,省医全力以赴坚定履行公立医院的使命职责。

  作为贵州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骨干医院之一,省医把帮扶基层医院视为公立大医院反哺社会的体现和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年坚持不懈。2009年,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派29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赴赫章县、丹寨县和黄平县等贫困县医院进行帮扶。

  2009年,省医将儿童先天性残障疾病纳入"光明行动",为621例患者减免费用48万元;"光明行动车"项目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6只眼;"微笑列车"项目实施唇腭裂手术35例。

  医院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

  2010年,省医的年主题确立为"管理、高效、质量、和谐、优质服务","管理"首次上升为省医年度工作的第一要务。院长孙兆林说,医院管理从粗放式、传统式和经验式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要求。

  按照新医改方案要求,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医院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是公立医院的重要任务。今年年初,省医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按照卫生部部署,入选的全国14个省份的共73家医院将就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等22个专业的112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即,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借助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省医加大力度,在规范医生就诊流程、确保医疗质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成本等管理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真正让病人享受到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为加强管理,近年省医加大制度建设,修订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人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试行)标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住院病历评分标准、防范医疗风险和有效控制医疗事故预案等10余个核心制度,使各项医疗工作有章可循,医疗管理渐趋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2009年省医抽调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专家组,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服务等进行检查和督导,重点围绕畅通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病人安全目标、全国三级医院急诊科青年医师基本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流程的梳理与改进。

  覆盖全流程各环节的信息化系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经过多年建设,省医的信息化系统日益完善,仅2009年就完成了医技系统升级和医生工作站试点,开通了门诊网上预约挂号,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也正式启用。

  今年9月,省医在全省率先推出"先诊疗后结算"的门诊预付费一卡通服务。患者实名办理预付费就医卡并预存足够的就诊费用后,在医院门诊检验、检查、诊疗和取药等一系列医疗服务环节中,凭卡可立即完成收费,避免患者在各个就诊环节往返奔波、耗时排队一次次缴费。此项服务被媒体视为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重要转变。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的共享。今年7月,省医与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签订"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合作协议。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以省人民医院为会诊中心,省内各地区、各等级医院均可与省医实现联网,省医专家将会同联网医院诊断疑难病例,让基层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节省看病时间减轻经济负担。预计今年年底,省医将与省内30家联网医院实现远程会诊。作为首批联网医院,赫章、丹寨、黄平三个县级医院7月31日前已与省医实现医疗远程会诊。

  学科建设激励创新与开放协作并重

  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孙兆林坦言,作为一院之长,当然关注医院的收入,但更看重是否有解决疑难重症疾病的能力,是否有创造性的科研人才和成果。

  呼吸内科的创新团队正是在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中成长起来。2009年年初和2010年年初,省医两次成功救治省内首例重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贵州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呼吸内科张湘燕主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专家型人才脱颖而出。

  "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是省医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为了给科技创新提供最有效的体制保证和政策环境,省医先后出台了20余项科研管理制度,每年投入科研经费500万元,对立项课题进行1比1资金配套。每年召开科研奖励大会,重奖科研获奖者,对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并配套等额科研经费。截至2009年,共奖励科技人员1289人次,奖励金额达1279.4万元。

  为保持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省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舒畅的创新环境。"十一五"期间,医院集中力量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8亿元兴建和装修了具有星级设施的外科大楼、改造、装修了原外科大楼为内科大楼,投入了近4000万元加强中心实验室、生殖实验室等基础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和医学科技信息系统等科技支撑条件的建设。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德国西门子双源CT、SPECT/CT(大型分子影像诊断系统)、机器人式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等设备,总价值超过6亿元。大型设备跨入了国内医院一流水平,在运用先进设备为病人更好地诊疗的同时,为科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

  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先进医院的差距,省医以开放的胸襟加强协作交流。泌尿外科与上海交大联合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联合,先后成立美国德克萨斯州脊柱研究中心-中国贵州临床研究基地、中日医疗疾病诊疗中心、德国-中国(贵州)心脏中心等,充分吸纳和利用外部优势资源增强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先后举办了全国结构性心脏病诊断与介入治疗、骨科(关节、脊柱)新进展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省级学术会议38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80人次,在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视野。

  更好更快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省医在全省卫生系统的龙头医院地位。近年省医加快了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和先进诊疗技术引进、吸收,先后有上百项先进医疗技术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2009年心内科仅介入诊疗手术就达3181台,占全省年手术量的70%以上;心外科开展的Ⅰ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覆膜支架植入术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肝胆外科在省内率先成功地实施了同种异体肝移植、亲体肝移植技术,为晚期肝癌患者挽救了生命;骨科开展了改良Gibson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柱侧弯前路三维矫正术;泌尿外科开展的2微米激光微创手术用于前列腺增生、膀胱癌等治疗,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普外科开展的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其死亡率大幅下降;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被视为禁区的脑干手术。与此同时,先进的腔镜等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广泛应用,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让贵州的百姓能够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