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手术室(Hybrid Operation Room,Hybrid-OR),又称为联合手术室或一站式杂交手术室,是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血管介入治疗和实施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特殊手术室。由于患者无须在介入导管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同时可即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指导手术实施。

一、复合型手术室的建设实践

(一)足够的空间

在Hybrid 手术中,不仅有介入影像设备,还有外科手术设备及麻醉体外循环等相关设备,参与人员较多,同时要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留出充分的工作空间。为方便整个手术团队的工作,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复合型手术室一定要设置足够大的空间。第五导管间原有面积为50 m2,经过医院组织设备科、后勤、导管室以及施工方等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将原有的一侧非承重墙拆除,与相邻的部分走廊合并。扩建后术间为长方形,净面积为70 m2。

(二)术间布局

复合型手术室由相邻的4 个房间构成,除手术间、控制间和机房外还按照心血管专科的特殊性设置了一间体外循环装机室,用于安置体外循环机和常用的膜肺、管路等耗材。除常规的两组壁柜之外,还在手术床尾端的一侧墙壁嵌入了长5 m 高2.7 m 的导管柜, 内部隔断兼顾保存造影相关物品及外科手术器械、耗材等物品的需要。

(三)硬件配置

1、 DSA 和手术床

如何处理好庞大的C 臂与手术室内各种辅助设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之前国内使用的复合型手术室也大多采用了落地式C 臂。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C 臂基座安装在地面上, 回避了C 臂与顶部层流及周围吊塔之间相互关系。但庞大的C 臂一旦固定在地面上将无法方便的运动,牺牲头侧大面积的站位。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显得拥挤不堪,十分不便。经过论证后采用了带有纵向滑轨的悬挂式血管造影系统,悬吊式设计与落地式C 臂相比,拥有更加广泛的运动范围和良好的机动性。在Hybrid 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进行血管造影,如手术的准备和收尾阶段以及外科手术操作时。在这些时段内可将C 臂拉至3 m 外远端停泊,远离手术野,为头端预留出大量的空间用于术者的站位和辅助设备的摆放。如此灵活方便的操控和空间最大自由度的利用是落地C 臂无法比拟的。完全实现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手术吊塔

共设有3 组吊塔, 在头部两侧分别设有外科塔和麻醉塔,在手术床左侧尾端设有体外塔,各组吊塔除配置有电源、气源、负压外还设有信息接口,以便实现HIS 与PACS 的信息共享。另外和配备音频及视频接口,以便实现手术直播。

(四)无影灯

为子母式冷光源无影灯,可同时兼顾胸部及下肢手术操作的需要。同时还在无影灯的另一横臂上设置了高清摄像头。

(五) 空气净化系统

采用上送风下回风方式, DSA 两侧滑轨之间正对导管床的天花板上连续布置了5 组高效过滤器,外围四边各设一组高效过滤器,净化级别为万级,可满足外科手术的要求。

(六)其他

术间墙壁内嵌入了恒温箱和带有冷藏和冷冻功能的医用冰箱,以方便储存需低温保存的药物和心脏手术制做无菌冰泥的需要。麻醉机、监护仪、除颤器、体外循环机、电锯、电刀等仪器设备按照手术室标准配置并固定放置在复合型手术室内。所有设备的电源均由吊塔引出,以减少地面走线引起的混乱。

二、复合型手术室的管理

复合手术室把一个现代化的心导管室与一个现代化的心外科手术室整合起来,兼具两者的优势,具备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的功能。比起单纯的外科手术或导管室, 复合手术室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杂交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就手术室与导管室各种职责、物品和设备管理、使用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

(一) 制定管理制度, 明确各自职责

由于复合型手术室位于导管室内,其卫生及日常管理均由导管室负责,消毒隔离及感控方面由手术室提供技术支持。手术室与导管室协商制定“复合型手术室管理规定”,就设备维护、耗材基数及效期管理、Hybrid 手术时各自派出的人员数量及工作职责均做出明确界定,分工协作。

(二) 物品管理

在导管柜内设有专用的外科物品柜,放入金属器械盒包装,有效期可达半年的手术器械以及各类心血管手术常用缝线、耗材等,由手术室加锁保管。但导管室护士长处留有备用钥匙以备急救。同时设立基数卡,对柜内的物品数量及有效期进行登记,一式两份,分别存放于柜内及手术室责任护士处。定期检查基数及置换近效期物品。一般耗材如注射器、输液器等和普通药品均由导管室负责提供,特殊的高值耗材原则上谁使用谁计费谁补充。

(三) 设备管理

复合型手术室的设备众多, 分属不同部门。对电刀、除颤器、电锯等一般设备直接通过设备科划归导管室负责,至于麻醉机、体外循环机等特殊设备则仍由麻醉师及体外医生定期检查维护。室内所有仪器设备定位放置,并在标签上注明“Hybrid手术室专用”及所属部门。

(四) 使用管理

由病人所属科室提前1 天分别通知导管室及手术室,预约复合型手术室使用时间。手术室人员提前检查术间环境及备品情况。术中手术室配备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及护理员各1名,导管室配备技师及护士各1 名。病人由手术室护理员负责接至导管室转床区,由手术室巡回护士与导管室护士共同核对病人身份、术式、手术部位无误后接入术间。术后由外科医生、麻醉、巡回护士及护理员负责送病人。术间卫生由手术室护理员及导管室护理员按各自作业范围进行终末处理。

三、小结

(一) 施工方案充分的论证是建设高水平复合型手术室的重要前提。复合型手术室是现代化手术室与先进的介入影像设备的完美结合,是多部门多设备的联合作战。需要施工前的认真讨论与充分论证。我院的复合型手术室在施工前即派出由设备科、导管__室、麻醉、体外及手术室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小组对阜外医院等复合型手术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设计方案论证时,院长召集心内、心外、麻醉、体外、导管室、手术室、设备、信息等相关部门充分听取了各自的需求,对吊塔位置、导管柜尺寸及隔断、进出路线等细节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使得建成后的复合型手术室充分满足了各自的需求,最大化的达到了方便临床的目的。

(二)在导管室的基础上改建复合型手术室, 可以不必过多考虑射线防护的问题,尽管复合型手术室是为Hybrid 手术而设计,但同时完全可以进行单纯的介入检查及治疗,提高了使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在导管室内放置体外循环机及外科手术器械及相关物品,也便于介入治疗发生意外时的外科紧急手术抢救。如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心包填塞等意外情况,以往需要转运病人至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现在可直接就地开展手术,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曾有1 例冠脉造影检查病人在介入过程中发生右冠脉开口处撕裂造成主动脉根部夹层血管瘤,外科医生确诊后立即在复合手术室进行开胸体外循环下的人工血管修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最后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三) Hybrid 手术是多部部门的协同作战,需要良好的沟通与明确制度及职责,各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在术中各部门均要指定联系人,手术室和导管室护士长要现场协调。同时针对Hybrid 手术的特点,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如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应急预案等。

(四)手术室护士熟悉外科手术所用仪器设备及耗材、手术步骤等知识,但对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设备使用、造影导管、支架等特殊耗材以及射线防护等知识所知甚少,而导管室护士则相反。因此,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将参与Hybrid 手术的手术室护士分批派至导管室内轮转,熟悉环境、设备以及导管室工作流程,为今后熟练配合Hybrid 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天津护理

相关阅读:医院中心ICU的感染控制,只教你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