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平安 周 勇 杨力勇 通讯员 胡晓军□
12月10日前后,卫生部有2个会议在郑州召开,东道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忙得鲜有闲暇。10日8时,刘学周腾出早餐时间接受专访。原以为他会从政绩开始谈起,没想到刘学周放下手头的文件,开门见山地说起了河南卫生的发展瓶颈。
“河南人口上亿,医疗救治量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但是河南的整体卫生资源不足,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比西部省份还要低,发展压力非常大。不仅数量远远不够,质量也不能让人满意。在国内有影响的名医大家少,中华医学会83个专业委员会里,河南省有常委的仅仅16个,且至今尚未实现本土院士零的突破,这与河南60万医护队伍相比,很不协调。”
整体卫生资源不足,造成每年近10万河南人要奔波省外求医,增加了病人负担。刘学周认为,河南要发展,不突破这个瓶颈不行。这就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魄力,要采取特殊手段,大步快跑逐步缩短差距。“为此,我们筹划了一个医疗卫生资源‘倍增计划’。例如县医院建设,我们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有27个,但县医院床位数最多的只有500张,总共8万多张,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住院需求,每个县医院都加床。我们提出,用5年时间使县医院床位数倍增到16万张。截至目前,全省有107个县医院在扩建,中央国债项目建设资金给每个项目县2000万元。这笔资金不够,我们强力推行‘五年百亿工程’,多方筹措资金,总投资上百亿元。这批项目是县医院发展的里程碑,是河南卫生保基本、强基层的支点。”
在“倍增计划”中,筑巢引凤、人才倍增是贯穿全局的红线。河南规定,愿意到基层锻炼身手、寻找发展空间的年轻医学生,学费可以报销。“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采取全额报销学费、核定专项编制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的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09年启动以来,相继选拔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1480人充实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遴选1795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订单、定向培养。完成了1800名全科医生、1770名社区护士、244名全科医师和1460名社区7个专业的专项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在高端人才方面,实施‘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在全省优势医学学科领域引进9位院士和院士级专家,引进培养特聘学科带头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4个层面人选370人。”刘学周说。
走上卫生厅一把手岗位之前,刘学周一路都是主抓医疗的。现在公共卫生成了他肩膀上的一座大山。“1个基础、3个重点,即以免疫规划为基础,抓好结核病、乙肝、艾滋病防治3个重点。免费接种12苗防15病。河南连续18年未发现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率先实现和巩固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连续12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1%以下,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等其他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率也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