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建筑的生命周期在于其建筑功能模块和组织方式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对优势专科显著的超大型医院可以量身定制适合其“大综合,大专科”的医疗中心模式,采用标准单元模块,既能适合诊室单元,又可以适合医技单元等各种单元模块,并能及时的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增加建筑的生命周期,医疗中心模式结合模块化的布局方式,整个院区建筑各项规格统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可以进行同步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

医疗中心模式目前国内建成的实例还不多,其建设模式对医院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医院财力,管理流程,医务人员的配置等问题,其布局特点还需在实际运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长征医院就是“医疗中心”建筑模式的典型代表。

屏幕快照 2015-09-07 上午11.52.30_meitu_4

 

长征医院鸟瞰图

一、“医疗中心”模式的代表

长征医院浦东新院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361,000m2,设置住院病床2000张(含300张VIP病房),整个工程按照整体整体规划设计,全面建设完成。

作为2000床的新院,该项目具有前章节所述的超大型医院的特点即----病种被细化,规模超大使得就诊流线变,人流和功能复杂程度难以估计等问题,由于大医院显现出新的特性,我们在设计之初需要寻找更好的医院内部结构。

在长征医院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 “医疗中心”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内科、外科、妇儿五官科的分科方式,如将大内科按病种细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代谢内分泌科,肿瘤科,形成心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个中心均包含与之对应的检验,心电,B超,窥镜门诊医技,并设置了集中药房。病人在各中心内可完成挂号,收费,检验,取药等传统就医流程,同时相关联的病房楼和大型医技也与之成组布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院中院,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的就诊流线,适和长征医院“大综合,大专科” 重点专科设置多,优势专科技术优势明显的特征。专病模式可以更好的体现长征医院的特征。

二、总体布局特点

在确定了以上医疗中心模式的前提下,我们依据项目所特有的地形特征对整个的布局进行了规划。

整个基地被长滨河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长方形的地块。南侧墓地对基地使用者在视觉和心理感受上会造成较大的干扰。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院区主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并在南侧地块密植绿化,规避水平方向的不利视线。

门诊医技楼沿地块北侧设置,以医疗中心与病房楼分组对应。沿地块南侧展开的连续阵列式布局,在绿树掩映下形成严谨大气的院区形象。

在病房楼的设置上,尽可能的降低层数,并沿规划河道设置于地块北侧,远离墓地,加上南侧门诊医技楼的遮挡,几乎可以遮蔽在高处远眺是的不利视线干扰。加上一二层架空,内院景观与沿河景观相互渗透呼应,成为贯穿院区的休闲景观长轴,营造出优美安静的住院环境。 门诊和病房楼之间由二层的交通平台和三四层的连廊相互串接,联系紧密。

急诊急救楼设置在地块的东南角,拥有独立的入口和交通流线,屋顶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直通屋面的电梯到达一层的抢救室,构成高效的救援系统。

高端病房和科研办公以一个80m高层加裙房的组合形态,作为门诊模块的延续和收尾设置在南侧。他们拥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且处于不同的方向,不会互相干扰,又保证了从金海路自西向东驶来的车辆,首先可以看到这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

宿舍教学区位于规划河道分割出来的北侧地块上,自成一区。避免了与医疗区域的相互干扰。 院区建筑的格局形态均方整有序,体现出内部医疗中心与模块结合的特点。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确定体系能更好的梳理医疗建筑的创作思路,在着手设计之初,应对总体结构及功能划分理性设定,明确医疗体系,使我们在复杂的医疗功能找出一条清晰的主线,从而实现高效完整的设计解决方案。

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数字化手术室示教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