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的关键在于医疗机构要有降低药品价格的积极性,而补偿机制的到位,无疑将调动这一积极性。

  在第64届药交会上被业内热议的话题终于落地。本周二(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下称“补偿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理顺补偿关系将有助于基药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实施,进而促使基药需求放量。

  文物仿制品灰色产业链:鉴定水平远落后于造假 个税改革酝酿明年提速

  国资委否认国新公司16号挂牌 汇福粮油等公司否认停产说 轮胎特保案初裁美国胜诉 火锅底被曝含化学添加剂(图) 全球天价香烟:黄鹤楼入围(组图) 陈志武:让商品零利润定价太荒谬   多项费用将打包

  事实上,业内对于补偿意见的关注,早在上周开幕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就可见一斑。来自多个部委的官员均就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新规提前吹风,要求企业做好相关准备。

  据了解,自 2009年 8月份颁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国务院医改办已先后出台了基药目录、最高零售价等一系列细则,目前已有超过50%基层机构实施基药制度,但由于补偿机制不到位,整体实施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表示,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这三个文件是针对不同方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系列文件。“上述三个关联文件的出台,兼顾了各个方面的现状,并将对今后医改政策性起到引导作用。”

  温再兴指出,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主要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的方式进行规定,这将为前两个文件的实施以及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依照补偿意见的要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将通过政府补助和服务收费补偿。补偿意见同时还要求,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明年基药放量将成大概率事件

  鉴于自去年8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本药物市场的放量就一直低于市场预期,此番补偿意见的出炉,被市场分析人士普遍看成是明年基本药物放量的标志。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医药分析师李珊珊认为,补偿机制确立是基药制度实施基础,有利于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药制度的经费与动力问题。

  李珊珊援引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称,2010年第三终端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约27.9%,远低于之前42%的增速预期。不过,随着补偿机制的推进,基药制度的顺利实施将促使基药需求放量,明年的增长值得期待。

  “由于早先基本药物目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强制使用,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利润加成消失或者大幅减少,这一点大大地阻碍了基本药物目录的使用和普及。此番出补偿机制,应该就是为了实质性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我们认为,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诸如此类补偿细则一旦落实,在某种程度上将激发医疗机构主动降价的积极性,而这将激发基层医疗市场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国内一位医药资深分析师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