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潘莹):近日中国出台的一项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兴办医院的政策,将有望打破目前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医疗格局。有关人士认为,通过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医院,一直困扰中国民众的“看病难”问题有望得以缓解,对境外和境内民间投资者而言,这一政策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请听本台记者的详细报道: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等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并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允许境外资本兴办医疗机构。这份文件提出,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

  北京大学卫生经济和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国恩认为,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对医疗服务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还将促进公立医院的改革,提升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刘国恩说:“这次新的文件特别提到,一个是准入上更透明,要支持他们(外资等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另一个是进入后,在科研立项、技术培训、土地使用、政策支持上要给他们一视同仁的条件。引入社会力量(办医院),(有利于)扩展服务平台,竞争的平台会更好的得到提高,同台竞争的条件形成,有利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外资进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承诺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和中方共同设立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但暂不设外资独资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的对外开放,有关部门规定,港澳台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举办医疗服务机构享受优先政策,香港、澳门、台湾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被允许在上海、广东、海南等地设立独资医院。

  按照新的文件要求,将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由国家下放到省一级,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立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对境外投资者来说,这一政策意味着极大的机遇。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外资私立医院,无论是软件管理还是硬件设计,和睦家几乎完全照搬了美国医院的模式,而中英双语工作环境更是让其成为众多驻京外籍人士寻医问诊的首选之地。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女士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文件的出台)对我们外资医疗机构来说是春风,整个政策层面可能对外资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改善。最让我感动的是不像以前提放宽,现在还提出优先,(提出)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这是很明确的信号,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我们也希望能很好地利用政策环境,加快自身发展。同时我们也在发展北京周边市场,天津的和睦家医院我们期待能在明年正式开业。”

  尽管社会资本及外资的进入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但专家同时指出,开放医疗体系是一把双刃剑,放宽准入的同时,政府的监管不能缺位。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都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卫生部将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

  邓海华说:“一是从执业行为上,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执业,卫生部已经制订了一些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准入执业和监管方面的规定,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并且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日常的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定期考核。二是在经营上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守法诚信经营,同时建立一定的社会监督机制,把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纳入到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监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