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改变包括愉悦,鼓舞,创造,满意,享受,赞美。It includes pleasure, stimulation, creativity, satisfaction, enjoyment and admiration. - Dilani A.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愿景中写道: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疾病或羸弱。
Health is a state of optimal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on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感受是:生病是难受的
住院就更糟糕
我们只能依赖医疗科技的帮助...但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似乎被这些器械俘虏
我们往往对医疗建筑(医院)没有好印象...
医院却承载着许多重任:病患满意度、护理质量、家属 / 访客体验、品牌及威望、吸引人才、医护人员的心情......所以医疗建筑设计需在加强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创造有利病患和家属康复的物理环境,同时还能愉悦缓和医患关系。现在比较主流的西方医疗有四个设计理念:
本源设计(salutogenic design):
建筑师或规划师通过创造健康和宜人的环境来引导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本源建设理念是根本性的对健康环境的认知理念,从根源上解决健康的问题;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的综合体现,并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理疾病!” (RAND Corp./US NIH 2000 调查报告英国大概有 78%的医疗支出是用于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
有兴趣研究健康和压力的可以看看 Aaron Antonovsky 的 Health, Stress, and Coping,这本书还是很好的用环境设计因素解释了本源设计的理念;
疗愈环境循证设计:
患者感受 + 物理环境 - 以循证设计理念为基础,探索患者和家属的体验和感受. 并贯彻到物理环境设计中,并与医院的运营机制相吻合;(例如功能房间缺乏私密性,噪音过大,卧床时被迫盯着天花板上晃眼的灯光,指路系统不明确等。)早期:南丁格尔有句名言“医院设施环境的第一需求应该是必须是对患者没有任何危害因素环境下的治愈”;
下图为拥有花园般优美环境的新加坡 Khoo Teck Puat 医院
清晰的 Wayfinding 系统
让人心情愉悦的墙面设计
绿色医院:
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3 年下达文件明确指出“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等大型公共建筑,自 2014 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性设计: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造,运营和拆除的全寿命期间,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的建筑。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CED)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资源使用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 污染防治和与环境协调。因此, 可持续建筑应当立足于综合环境效益的提高, 提供给人们一个经济、舒适, 具有环境感与文化感的场所。那我国的医疗设计趋势呢?
中国医院发展从 1950 年左右开始到 21 世纪初期从无序发展到规模速度的诉求无不体现了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服务和规模的基本概念。但是东西方医院设计从开始策划就呈现的差别导致结果也大相径庭:
国外医院
决策者:
委托医疗咨询公司代表业主(医院)承担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到参与到整个工程;实施者:
专业设计团队。国内医院
决策者:
院长、基建科、专家;体现了 - 非专业性、感性的认识 / 时间短、任务重 / 缺少全面、系统化分析及规划;实施者:
非专业设计团队(当然今年来又很大改观,但是预算上的控制导致很多的公司无法完全摒弃成本参与到设计中)。所以国内的医院现状呈现静态的发展:
没有可发展的土地空间和总体规划;见缝插针。
如何解决问题呢?
制定高品质医院标准 - 大衔接点、三大控制点建筑设计流程、深度 - 设计指导纲要
建设程序
使用后评估标准及使用。
其实医院设计展开真的可以向有为答题者说的可以写一本书,那么就简单得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
案例-
在建的翻新案例 -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 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医院现状
原有规划:可以看出原有的规划在设计的时候虽然注重绿色环保,但是在出入口的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到与日俱增的需求量,而且整个大楼浑然一体,没有区分急诊、科研以及门诊。
现有规划
新的规划在尽量保持绿化的同时,增加了公共出入口
并且清晰地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功能,并且每个不同功能对应上上图都有单独的出入口:红色是急诊 / 黄色是门诊 / 蓝色是科研
一层平面可以看到急诊安排在最靠近 AMTRAK 的地方
裙楼的轴突,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功能,基本上大部分的 F&B 都设计在急诊处和辅助层(上面那个第七层就是辅助层)
病房:视野和自然光线的最大化
病房模型和效果图:一个通透的环境和足够的自然采光除了让病患有相对开放的心情还给与健康自然的环境。
中庭:视野和自然光以及流通的空气
中庭剖面:整个中庭的设计简单,木制的暖色调 + 医院标志性的蓝色中的相对暖调 + 象征纯洁干净的白色
中庭透视图
住院层:安排在手术层和辅助层上部
住院层标准层首先不能是正方形,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
调整后的住院标准层
上文在案例之前写到,如果改革国内医院设计,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上面案例可以分析出的一些国外医院未来发展模式:
*从获利的投入角度考虑 (这所医院是 NYU 附属医院,附带很多科研以及研究项目)
*需要新的医院建筑 (新的医院建筑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医疗以及康复环境)
*实施:更现代化
*更多的考虑和落实人文因素
*推进通过技能提高和竞争发展
国内的医院现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形象与功能脱节8建筑师设计不使用需求脱节
*各个系统、各个团队相脱节
*前期定位不后期使用相脱节
*公立医院院内完全公有制不院外私有制相脱节
这些问题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一:没有工作量、空间量的预测,导致刚运营就人满为患;
现象二:流线混乱、不合理,存在交叉穿套现象;
现象三:大量主要房间为黑房间,空间质量差。
现象四:房间大量缺失:医院建设中总是尽可能的争取患者的使用面积,导致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区域面积不够,房间大量缺失;
现象五:拆东补西,新建医院成为改造补漏工程;
现象六:总面积不足,各个区域面积比例失调;
其实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容易的多,现在有很多"相关"部门已经在建设方面寻找一些出路:
强化前期并未医院制定标准;
S(Safety) H(Humanity) A(Architecture) P(Physics) E(Efficiency) 后评估。
医院建设总的问题解决了,还是回到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
整洁:
整洁不单纯意味着看起来很干净,方便保持清洁的材料,制定保持清洁的流程和规则,训练有素的保洁人员缺一不可;除了整洁的外观,还需从嗅觉和感官上带来整洁的感受!(包括视觉 - 轻松愉悦的环境、听觉 - 不必要的噪音、触觉 - 必要的治疗 / 安慰 /、嗅觉 - 不良气味);关爱:
也是国外医院可能比我们更进一步的地方就是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节;色彩:
有助调节情绪、而且色彩的组合与房间的容量 / 功能 / 任务和预设行为都要相关联;- 有根据表明色彩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 色彩对于患者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黑色代表憎恨、红色黑色代表愤怒、黄色代表智慧 (英国一家医院与当地警方开设一家诊所用于询问和治疗强奸案中受害者或者其他暴力伤害受害者,警方建议使用粉红色,因为粉红使人放松,但后来美国发现在短暂的放松之后是很大的不安,因此被称为“牢狱粉”);
采光和照明
(自然光、内部照明和紧急照明);文化。
来源:知乎 作者:建筑从业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