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全省一流区级医院
打造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全省一流区级医院

  

打造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全省一流区级医院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在全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上,黄陂区人民医院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区卫生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也走过了坚实的五年,在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五年是医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全区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医院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的五年。众多医院来到黄陂区人民医院参观学习,称该院发展速度为“黄陂模式”。展望 “十二五”,黄陂区人民医院又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打造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全省一流区级医院。

  中共黄陂区委领导一行到医院指导工作

  区领导到医院指导工作

  医院持续开展系列惠民义诊活动

  【五年历程】快

  【业务发展】新

  【学科建设】齐

  【数字变化】大

  2005至2007年,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

  2007年,医院在全市率先通过了“二级优秀医院”的评审。

  2008年8月,医院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2009年6月,医院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成功组建了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形成一院两区发展格局。

  2009年8月,医院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9年9月,医院正式挂牌成为江汉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05至2009年,医院连续五年在全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2009年11月,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工作,医院发展从此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10年5月,医院被市总工会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状”。

  2010年12月,医院被评定为“武汉市四星级民主管理单位”。

  2010年,医院门诊诊疗突破35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18万人次,增幅106%;出院病人突破4.5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3.1万人次,增幅222%;手术量突破1.3万例,比2006年增加9600例,增幅280%;固定资产总值比2006年增加2.62亿元,增幅690%。

  医院现占地147亩,医疗业务用房面积7.8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100张。而在2006年,老医院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面积1.8万平方米,开放病床300张。

  2006年,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49个,病区9个。现在,分设有57个临床、医技科室,22个一级诊疗科目。内、外、妇、儿、五官各学科齐头并进,目前内科系列按专业分设消化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心血管内科、风湿内分泌科、肾病内科、肿瘤内科、小儿内科;外科系列按专业划分为以肝胆胰脾和血管外科、小儿外科为主要方向的外一科,以胃肠、甲乳和烧伤整形外科为主要方向的外二科,以胸外、脑外、泌外为主要方向的外三科。同时分设有两个骨科、妇科、产科、肛肠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理疗康复科、心理咨询科等优势学科,能有效满足全区各类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学科设置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级医院中是最为细化、最为齐全的。目前,医院眼科和肝病专科已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五年来,黄陂区人民医院先后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120余项。医院通过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添置高精尖医疗设备等手段,确保各个学科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引领学科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05人,其中高级职称有138人,中级职称有305人;现有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23人,本科学历378人,研究生在读80人。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600余台(套)件,包括64排螺旋CT、多排螺旋CT、磁共振、DR、CR、介入诊疗设备、三维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减影机、血液透析仪、纤维鼻咽喉镜、激光眼科治疗机、腹腔镜、经皮肾镜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患者诊疗需求,提高了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拓展了服务功能,且部分技术已达省级先进水平。今年,医院外一科成功完成一例右肝巨大囊腺瘤手术、成功开展多例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术等;外二科成功开展经乳晕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不断拓展乳腺疾病手术治疗方式;消化呼吸内科成功开展了内科纤维支气管镜诊疗项目;肿瘤科成功开展了PICC置管新技术;急诊科成功救治1例猝死长达34分钟的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今年,医院与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率先在黄陂地区成立了首个“兰丁细胞病理实验室”。

  五年来,黄陂区人民医院为了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尽力满足患者要求,在全院大力推行“五个一”护理服务模式(即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热情介绍、一张征求意见表、一次电话回访),要求做到“五心”(亲情服务让病人舒心、整体护理让病人省心、知情选择让病人放心、温馨环境让病人称心、真心关爱让病人开心)、“六要”(仪表举止要文雅、执行制度要严格、护理操作要规范、护理技术要过硬、护理服务要温馨、护患关系要和谐)、“三到位” (护理措施要到位、健康指导要到位、护理书写要到位)。同时,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与争创“和谐病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使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达到了“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今年8月,医院在“全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五年来,黄陂区人民医院在各级各类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科研成果10余项,出版专著3部、论文汇编12本,有30余人担任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医院先后成功组织举办了“全国糖尿病诊治暨特色专科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市外科学术交流会”、“全市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经验交流会”、“全市肿瘤专科学术交流会”、 “全市腔镜外科学术交流会”、“全区护理学术交流会”、“全区儿科学术交流会”、“全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等各级各类学术活动20余场次。今年,医院与江汉大学签订了动物实验室合作协议;骨科髂骨骨痂移植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被确立为市级卫生行业科研项目。

  五年来,黄陂区人民医院坚持开展医疗乡村行、健康教育社区行大型义诊系列活动。医疗队已到全区300多个乡村及社区,免费为群众查病义诊20万余人次,做B超、心电图8万余人次,妇检、产检9万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0余万份,进行现场健康讲座100余次。医院还分别开办了多期“肿瘤病人健康教育大课堂”、“糠尿病健康教育大课堂”和“孕妇课堂”等活动,并与区电视台联合开办《名医健康谈》栏目,普及防病治病知识,深受群众好评。

  五年来,黄陂区人民医院不断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坚持以弘扬医院精神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目标,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医院文化体系,包括院训、医院精神、院歌、院徽、院报等。医院每年举办一届为期三个月的“医院文化节”,内容涵盖10多个系列活动,全院每年都有900余人次参与,将科学的思想、服务的意识、竞争的观念、实干的作风、创新的精神、高尚的医德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促使其凝结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文明底蕴的激情文化、精英文化和大家文化,增强了医院凝聚力,塑造了医院新形象。

  黄陂区人民医院新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制定,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医院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着力将医院打造成为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成一座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功能设施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医务人才一流、医疗设施先进、医院管理科学、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综合性全省一流区级医院。

  具体指标是:争取至2014年,年门诊量突破80万人次;年出院量突破6万人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亿元;开放病床扩张至1500张。五年内引进博士5名,新招硕士50名,培养在职研究生20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200人。五年期间争取独立完成1-2项科研课题;协作完成4-5项子课题;完成市级以上科研成果5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建立1-2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内拥有正、副高和正副教授双职称教师20人。

  黄陂区人民医院将紧紧围绕新五年发展规划,重点以深入推进医改为动力,强化解决健康主要问题的技术引力,建设“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标准化服务实力,着眼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创新能力、应对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医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软实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高效特色服务为保障,重塑形象,打造品牌,力争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跨越式发展。在医院发展的同时,使职工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一是在医疗业务上实现结构、功能再造;二是在学科特色上,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群众健康需求为牵引,根据门诊病人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批特色专科门诊;三是在技术手段上,强化疑难重症的攻关力度;四是坚持患者满意、患者安全的质量标准,努力构建新型医患关系,实现“健康增长型”发展模式;五是实施健康需求型创新工程,以引领医学和健康的深入发展。

  【护理服务】馨

  【学术活动】高

  【惠民行动】实

  【发展目标】宏

  【医院文化】厚

  张毅博士在手术中

  【下步计划】精

  优质护理服务,和谐医患关系

  黄陂区人民医院新貌

  链接关键词一:整体搬迁

  2008年2月,黄陂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从“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出发,筹资近2亿元兴建新人民医院,并列入“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区级投资最大的单体社会事业项目。2009年6月,新院建设工程竣工;11月,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工作。新院占地147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黄陂区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对于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医院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实力,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医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链接关键词二:一院两区

  为切实缓解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黄陂区人民医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整合原有医疗资源,成功组建了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于2009年6月6日正式开业运行,至此形成“一院两区”发展格局。

  院区与院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在技术力量、设施设备等方面均达到资源共享,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盘龙城院区的成功组建,为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是其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实践。医院将进一步巩固盘龙城院区的发展成果,扩大盘龙城院区的建设规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科学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将盘龙城院区建设成为一个二级医院规模的综合性医院。

  链接关键词三:人才效应

  黄陂区人民医院始终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努力培植名医、名科、名院,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在医院各学科带头人均为本地区权威中青年专家,他们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思维活跃,临床经验丰富,真正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发展一种专业、带动一个科室、救治一方群众、打造一个品牌。

  2009年,黄陂区人民医院引进建院以来第一个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胸外科的张毅博士,由他领衔组建了全新的以胸外、脑外、泌外为专业方向的外三科。一年来,在张毅博士的带领下,外三科业务发展不断实现零的突破,开启了黄陂地区外科业务发展的新纪元。已开展脑外手术70余例、胸外手术100余例,成功开展首例不停跳下心脏搭桥术、成功救治多例心脏破裂患者、先后成功开展胸腹腔镜联合各段食管癌根治术、经自然腔道胆囊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把外科专业发展推向了历史高峰,亦带动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特别是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手术,系该院在全省范围内首家成功开展,这标志着该院普胸外科的发展已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此外,外一科朱求实硕士、内分泌科徐亥硕士等也都在不断将本学科推向纵深发展。

  链接关键词四:院中院

  在黄陂区人民医院新五年发展规划中,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巩固和发展院内重点专科,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肿瘤专科院中院、儿科院中院和肝病专科院中院,并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有影响的学科。所谓“院中院”,是在医院统一管理下,学科建设的重新整合,将门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实验室等进行“一体化”建设,实现基础、临床互为依托,科研、技术有机联动,患者、医院双双受益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学科规模上形成气候,而且在学术上也抢占发展先机,提高了学科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是推动医院专科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这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三个院中院将成为黄陂区人民医院的重要支柱专科,促进形成龙头学科引领、骨干学科支撑、新兴学科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打造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