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配电房、制氧机房、高压氧等设备用房应尽量独立建造,与医疗用房合建时要避开人员密集的场所,液氧储罐要与主体建筑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
疏散空间抓细部确保整体可靠
“房间门→走道→楼梯间→室外地面”是一条水平和垂直相互关联的疏散空间。在这个系列空间内,它的墙体、楼板、防火门等构件都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保证在火灾疏散过程中不燃烧、不倒塌。同时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设备,才能有效地引导疏散人流安全通过。防火分隔从平面和竖向着手
设计中,平面角度应考虑划分合适的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时尽量按照各区块的功能来考虑,做到单个科室功能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同时还要考虑尽量不要跨越建筑缝。竖向防火分隔主要考虑窗槛墙的高度必须不能小于800mm 高的要求。另外,各种管井、风井及建筑缝必须每层严密封堵,以防止火灾时形成烟囱效应,向临近楼层蔓延。
考虑新型疏散设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涌现了不少新型安全疏散设置,比如新型安全电梯、缩放式滑道、缓降器和降落伞、室外疏散救援舱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上考虑上应述新型疏散设施的使用,以增加疏散的通道,加强建筑防火的安全性。疏散走道避免袋形走道
疏散走道是从建筑内部通向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的必由之路,是逃生之道,绝对不能过于复杂或绕来绕去,应尽量避免出现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周边房间的使用者只能单向疏散,其疏散安全度相对降低。疏散走道距离安全出口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踏步,以免影响疏散。房门与走道要隔开,起到一定的防火分隔作用。通道距离的选择既要满足日常使用方便,又要为火灾发生时提供简捷的疏散路径。走道的吊顶材料防火等级要达到A 级,地面与墙面材料的防火等级要达到B1级以上。疏散楼梯不少于两个
楼梯是最主要的疏散设施。高层医疗建筑中,楼梯本身更是垂直疏散中的“生命线”,设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医疗建筑不论面积大小都不得少于两个疏散楼梯。为了减少相互干扰和卫生隔离的需要,面积较大或走道较长的“自成一区”的医疗用房,只作一个楼梯或一个出口,这有碍组织疏散,对此必须增加安全出口。开敞楼梯和剪刀楼梯在医疗楼房建筑中不宜采用,因为两者的疏散安全度较低,尤其在剪刀楼梯中抬担架上下很不方便,不利于火灾时抢救患者。楼梯间的设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尽量避免袋形走道,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便于双向疏散;楼梯间( 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疏散楼梯或前室的门必须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疏散楼梯及前室除通向走道的防火门以外,不应开设其他房间的门洞。
疏散楼梯在首层的位置宜将出口开向室外,如建筑比较复杂,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走道或门厅通向室外,封闭是指采用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其他走道或房间分开。
楼梯间及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建筑的主要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m 的要求,以利于紧急情况下患者担架的上下疏散;楼梯梯井面积大于20m2 时,应做好防坠措施。
安全出口,使用时不应上锁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应少于两个 ( 只设一个安全出口的除外),应保证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特别是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多功能厅等的安全出口数量是根据规范规定,依据人数等条件计算所得,不能任意减少,使用时不应上锁。
安全出口的宽度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所以不能随意减少门的宽度,一般病房的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这不仅是平时要满足推床、担架、轮椅的进出,在紧急情况下更是救护病员撤离险境的必须宽度。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均应有保护罩
应急照明一般设在墙面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识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识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m 以下的墙上,标识设的过高易被烟雾遮挡,设的过低则容易被忽视而不受注意,走道疏散指示标识灯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识均应有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照明和疏散指示标识的照度应不低于0.5LUX 使之能照亮走道、楼梯及其他疏散路线。火灾应急广播,注意扬声器的数量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数量应保证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m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 ;涉外单位的应急广播应用两种以上的语言;火灾后不能将全楼火灾广播都打开,应遵循规范规定打开相关层的广播,通知人员疏散,防止混乱。防烟排烟,必要时设机械系统
据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烟是建筑火灾中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防烟控烟设计。应注重建筑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设置,有效地把烟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
要落实建筑中各种管道竖井的设计:一是要尽量减少竖井的设置数量,二是要将竖井设在适当的位置,并尽量将其设置在建筑平面的边缘,宜靠外墙位置,在竖井穿越每层楼板处用防火涂料进行分隔,以避免浓烟通过竖井迅速向其他楼蔓延而形成烟囱效应。
对于建筑内超过20m 的内走道及超过60m 而中间无直接通风的走道需设置机械排烟。
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等位置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来源: 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