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70年发展史图片展览,吸引了前来参观的领导。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新装修的滇南地区最大、最规范的血液净化中心,其技术设施和医疗环境已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州三院优质护理宣传栏
云南网讯(记者 赵俊峰 通讯员 许跃萍)12月9日,红河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在个旧市十号楼会议厅举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常润生做了题为《确立“看好病”目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彰显“人性化”特色,务求公益利众实效》的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和人员好评。
据悉,今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被州委、州政府确立为红河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牢牢把握这一契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确立了让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的努力目标,彰显人性化服务的特色,致力于在红河医改核心竞争力突围中,以及致力于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好病”的坚实跨越中,务求“兴医为民,公益利众”的实效,最大限度惠及于民,造福于民。
我国的公立医院既是经济实体,又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公立医院改革存在诸多“瓶颈”。公立医院这些年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即“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院收入主要依靠药品”。毋庸回避,公立医院改革难,难就难在一条“以药养医”的藤上结了数以百计的苦瓜,而这些苦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盘根错节的蔓藤上已经结了20多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挠头感觉。目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主要是依靠自觉性来落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例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为彰显公益性,对患者免收复查费,仅此一项,每个月就达上万元。但是,对于医院的这些公益实践,目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公益作用发挥越大,“人性化”服务功能越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和“造血机能”所经受的考验就越发严峻。
同时,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公立的基本医疗单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欠账多、底子薄、积累少、包袱重,长期的欠投入,致使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人性化改造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问题。如何更好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制约瓶颈,值得思考和探索。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常润生在红河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表示,在红河州委、州政府及州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争取多渠道投入,医院有决心、有能力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从成本推动者到成本控制者的转变,从以创收为导向的竞争向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转变,从各自为政向团结协作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深化的转变。不断增强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好病”,为推进红河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