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有这样一所老房子,在葱茏绿树掩映中,庄重考究的欧式建筑静静耸立,以百年沧桑目光,见证世事变幻。


这座极具大家风范的老建筑就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现在的外科住院楼。
日本统治时期,这座建筑是满铁大连病院楼。1945年8月由中苏共管,改称中国长春铁路公司大连中央医院楼。1952年移交中国,改称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今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大连铁路医院)院址。
该建筑由德国设计师在1906年设计,1909年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主持建造,1926年竣工,建筑面积32,685平方米,满足500张床基本医疗需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现代框架结构。在当时,无论是规模还是内部设施,都是全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医院。建筑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区分明确,外部造型简洁凝重,采用竖线、咖啡色面砖,朴素而大方。
设计特色
在一百年前,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医疗需求的采光、通风和供暖的需求,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建筑师和设计人员重点学习。一百年前的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质量,在这座老楼中充分体现出来。
采光。
根据老楼留下来的设计资料显示,当时为了研究这个楼的采光,他们做的模型研究了很长时间,使每一间病房都获得充分的采光。采暖。
当年这个楼温度的控制主要是靠暖气,有一套很好的控制系统。一百年前是怎样控制暖气调节的呢?每一间房间里均有独立的温度感应器,到一定温度时自动调整阀门开关,控制暖气进气流量。感应器安装在房间的地板下面,现在病房墙面上仍有一百年前的手动控制开关,调节暖气进气量,从而调节温度。通风。
这所百年建筑还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新风,利用自然的风流,产生房间内空气的流通。防水。
据说当年的是房顶是用铜板做的防水。预留。
一百年前德国设计师和日本施工人员预留了康复房间,有日光浴、有泥疗,一百年前就有这些设施。考虑患者传送食品是电梯自动传输,传到每个科里都有独立保温的设施。地材。
在中山医院老楼的图书馆里,铺设的地板是地胶的鼻祖——亚麻地胶,是当时的德国厂家生产提供的。图书馆的地胶从医院建成一直使用至今,弥足珍贵。目前世界上,医院里已经很难找到当年这种材质的地胶了,这片百年地胶在医院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精心的养护下保存完好。很多德国、意大利、英国的一些地胶专家,如德国诺拉等品牌的技术总监,来到医院见证百年奇迹。咖啡色的外墙那么厚重, 洞开的窗户却分外明亮。百年老楼内,典雅、气派的综合服务大厅、通透的一站式便民服务、新华书店、商务中心、咖啡茶座、各类高精尖医疗设备,给她古朴的气质注入了现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