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复合手术室,被誉为是继“达芬奇”机器人之后的又一次手术室革命,它的出现,将原本可能需要分多次进行的手术,整合到一台手术里,有效地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完成更高难度的手术。

自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科幻小说《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问世以来,大家就幻想着机器人能否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如今,这个畅想在手术室里成为现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正式投用的复合手术室,这是国内首个一体化双复合智能导航手术室,集高端滑轨能谱CT、Zeego机器人造影系统、术中CT导航等先进设备于一体。

该手术室被誉为是继“达芬奇”机器人之后的又一次手术室革命,将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完成更高难度的手术。

“一切都可当场看清”

以高位胫骨截骨术为例,原本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施行,必须完全掌握截骨技术以及解剖上的危险区域,还得谨慎操作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

如今,复合手术室里的高端术中CT导航设备好比一双长了眼睛的探头,在术中,导航仪将持续追踪带有定位器的手术器械的位置,并将人体内的3D图像实时显示在手术台上端的显示屏里。这减少了原本此类常规手术为获得精确位置而不断“透视-调整-再透视”的过程。“患者与医生的辐射暴露少了,病人搬动的风险也少了。”手术医生说,这就叫“一切都可当场看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手术室里的“多兵种联合”

复合手术室里的“新家伙”不止这些。在这间手术室的一头,矗立着一个圆滚滚的滑轨能谱CT,借助地轨,它能灵活地滑动到手术床上,直接给病人做CT。这个目前最为先进的CT设备,有效解决了金属植入物产生的“金属伪影”问题,精准显示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情况。在它后边,站着Zeego机器人造影系统,这个大家伙有着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可实现实时全景力学评估,还可完成复杂体位投照要求。

将这些设备搬到一间手术室,是医生和工程师合作的创举,跨越了许多技术难题,最终实现病人在手术室“一站式”接受手术、介入造影、术中CT等。

传统意义上,手术室就是治疗用的,各种检查必须在手术前做好,这样医生才能知道出血点在哪里、手术路径怎么走。现在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了,复合手术室做到了将检查与治疗合为一体,急诊重症病人到了医院有望直接进手术室。

外科医生形象地说,复合手术室融汇了术前、术中、术后于一身,这改变以往各种设备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实现了“多兵种联合作战”。

开创更多精细医学的“首例”

毋庸置疑,复合手术室的出现,将原本可能需要分多次进行的手术,整合到一台手术里,避免了麻醉、转运的风险,患者所受创伤更小、并发症也会减少。它的出现,将会使医院的流程发生根本性的优化:病人无需多次手术,自然减少了住院等待、检查等待的各种繁复的流程。

复合手术室的到来意味着手术室正式步入精准时代,理论上说,复合手术室可面向所有医学学科,等待着医生和工程师的合作开发。

原文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