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到医院看病,“等”已成为常事儿,无论是挂号、检查还是交费,甚至连停车都要等。“真正看病的时间不长,这‘中间环节’可不少。”老百姓直呼看病难、等候久,医院对此也很为难———规模、资源都有限。  为此,《天津市“十二五”卫生资源调整规划意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天津医大总医院续建工程,规划建设市一中心医院三期工程,迁建中医一附院,完成市人民医院和第三中心医院扩建工程,将这5所医院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设施完善、管理现代、服务一流的辐射北方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学中心。

  完成市南开医院、市五中心医院“十一五”续建工程,改扩建天津医大二院、中医二附院、市四中心医院、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建滨海新区空港医院,提升中研院附院内涵建设,将这8所医院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立足天津、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区域医疗中心……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改变,各大医院还将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探索,在打造自身优势学科、加大科研力度方面“各显神通”,让百姓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那么,我们身边的这些医院都有哪些变化?会为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今起,本报推出专栏,专访各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等主要负责人,讲述未来5年天津大医院的新面貌、新举措。

  日诊扩量儿科扩容

  中医一附院院长马融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发展,在新一轮的卫生资源调整中,市政府决定斥资将中医一附院迁址到西青区,以改变城市西南部地区没有大型综合医院的现状。根据规划,中医一附院将在西青区李七庄街小倪庄地区异地重建。与医院现址相比,新院占地面积将达到183亩,扩大了3倍以上。目前,一期工程的规划已经完成,将于今年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年底建成,201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变化1日均门诊量最少1万人次

  据了解,地铁5号线将来会在中医一附院新址设站,医院一期工程设停车位1000个,包括地上600个车位和地下400个车位。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地铁,看病都会很方便。新址占地面积将达183亩,使用面积将达2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5万平方米,二期工程10万平方米。在病床设置方面,一期将达1500张,二期将达2000张。医院门诊量将达250万人次,日门诊量预计达到1至1.3万人次。

  变化2中风冠心病诊疗领跑全国

  中医一附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风病、冠心病两个专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这两个专病研究项目分别由石学敏院士和张伯礼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今后将研制出3—5种中药院内制剂和中药新药,整理并推广5—8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使中风病和冠心病的中医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这两个学科成为全国的领跑者。此外,“十二五”期间,医院还将继续重点做大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学科以及心内、肾内、儿科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重点学科。

  新医院还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特色。马院长说,作为天津三甲医院中唯一以中医肿瘤内科为主的肿瘤专科,该院肿瘤科提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解毒祛瘀、扶正抗癌”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逐步形成了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的“立体治疗”恶性肿瘤的医疗模式。

  变化3儿科扩大一倍病床增至百张

  为了解决儿童看病难,医院还将扩大儿科门诊和病房。马院长说:“儿童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上呼吸道感染中的90%和下呼吸道感染中的50%为病毒感染。西医针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是休息和多饮水,而中医诊疗主要是针对患儿调理体质,具有很大优势。”目前,医院儿科的日门诊量为600至1000人次,将来儿科门诊面积将增大一倍,儿科病床也将由现在的50张增至100张。

  水肿浮肿腹水 药到病除

  祖国医学认为:水肿、浮肿、腹水是由肝、肺、肾受病,气、血、水淤积体内引起水盐代谢障碍,产生毒性极强的水毒蛋白无法排出,沉淀于腹中及渗透肌肤,形成水肿、浮肿、腹水。它压迫内脏器官,使其失去原有功能,给生命带来严重危害。

  传统药物以利尿为主,使体内的钾和蛋白大量流失,导致血管内交换失衡,使人体内组织液体增多,直接破坏了肾脏组织的正常免疫,让积水、毒素再次形成并感染,造成人体组织功能受限和紊乱,造成水肿、浮肿、腹水反复发作。

  医学界公认:水毒蛋白是水肿、浮肿、腹水久治不愈,导致心衰、肾衰的致命根本。最新国药升阳十一味丸,被国家疑难病防治委员会指定为治疗水肿浮肿腹水疾病的专用药。协调体内水、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彻底清除水毒蛋白,平衡代谢,双向调节,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是水肿、浮肿患者的理想选择。服用当天,排尿量增加,浮肿减轻;1疗程:呼吸顺利,食欲增加,大小便畅通,消炎止痛,局部消肿。2疗程: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眼睑、局部或全身肿胀基本消失。3疗程:器官内病菌病毒消失,器官功能恢复。

  新院啥样子带您抢鲜看

  亮点1门诊看病不走“往返路”4部滚梯缓解等候拥挤

  新的中医一附院会是什么样子呢?马院长告诉记者,医院一期工程规划已经完成,设计包括主楼、门诊楼、养生康复楼和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治疗楼四个部分。主楼设计23层,主要为住院病房。门诊楼设计5层,包括普通门诊和国医堂门诊,国医堂的装修将沿用现有风格,融入中国元素;普通门诊的设计可谓精益求精,医院派专门人员到全国比较先进的医院进行了调研,力争设计出最先进的就诊流程。“为了节省时间,在挂号、看病、检查等就诊程序的路线设计上,保证患者不走‘往返路’。”马院长说。

  此外,看过病的患者都有体会,医院的电梯总是很拥挤,有时光等电梯就得花费好几分钟。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滚梯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很有帮助,也不会造成拥挤的现象。为此,中医一附院新院门诊楼将设计4部滚梯,满足患者需求。

  亮点2两成资源用于养生保健专楼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此外,养生康复楼和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治疗楼,是新院新增的“亮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但养生市场的不规范,也让张悟本之流钻了空子。今后,新的中医一附院将有20%的医疗资源用于养生保健,80%的资源用于医疗。

  马院长表示,中医讲“有病辨证,无病辨体”,注重“治未病”,根据人的体质,通过辨证疗法,可延缓冠心病、心理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未来,新院4000平方米的养生康复楼将用于为市民“治未病”。

  此外,近年来SARS、禽流感、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医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以往,对于这些传染疾病的治疗,中医虽然能发挥特长,但苦于其“传染”的特点,医院无法收治。今后,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新院将建设一座专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治疗楼。这座治疗楼不收治肝炎、肺结核患者,只是用于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而且,这座楼虽然位于医院内,但相对独立,楼门对外开,患者不用跨进医院大门就能进入治疗楼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