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厅在成都召开全省提高民族地区31个县住院分娩率项目支援县座谈会。各区域协作对口支援县卫生局局长、妇幼保健院院长,厅直有关单位和卫生部在蓉医疗机构负责人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卫生厅副厅长赵晓光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各对口支援单位的代表就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积极发言。半年来,31个支援县与受援县分别签订了协作协议书,采取派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到受援县指导,平均2人以上。从该项目启动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支援经费近200万元,医疗设备300余件(套),开展业务技术培训390余人次,共培训人员为160余人,住院分娩率最高提高了20个百分点。
赵晓光副厅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对口支援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受援县住院分娩率较去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有11个县住院分娩率达到了50%以上。他指出,影响民族地区住院分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观念的影响。一些群众对住院分娩的认识不足,对口支援就是要转变群众的观念。二是受服务能力的影响。一些医疗保健机构缺乏技术人员、医疗设备,服务能力不相适应。要通过对口支援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受交通的影响。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老百姓不能及时到医院就医,通过对口支援,建设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受经济的影响。他强调,提高民族地区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工作人员要站在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努力达到对口支援项目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会上省卫生厅妇社处负责人对各支援单位代表发言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了解释。
据了解,此次会议,对进一步推动我省提高民族地区31个县住院分娩率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