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法制晚报《未挂牌厂房洗三甲医院布草 与酒店布草洗后放一起》新闻令人触目惊心。近日,有读者向《法制晚报》记者反映,在G4(京港澳)高速路长阳段的路北侧的厂房内有一家未悬挂厂牌的洗衣厂,经常有河北牌照的救护车将脏旧的医用布草送到这家厂内清洗,而同时这家洗衣厂还在清洗多家酒店的脏旧布草。
接到读者的举报后,《法制晚报》记者来到这家无招牌的洗衣厂内暗访发现,河北牌照的救护车将医用布草送到厂房内后,各科室的病号服、床单都被堆在地面上,工作人员随意在上面行走甚至踩踏,然后便将各种病号服、床单一股脑地塞进洗衣机内清洗。
而洗好的医用布草还会和酒店、公寓的布草混堆在一起。
根据《医院布草洗涤卫生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对洗涤部门(房)布局要求,洗涤部门应严格按功能分区,包括污染区(清点、分类、清洗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发放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应有实际隔离屏障,应有明显标识。
医院大事,首推安全和卫生。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对安全和卫生的威胁却时时存在。医院布草——包括病号服、工作服、床单、毛巾等在内的医疗纺织品,正是病人和家属最亲密接触、也最常见的物品,往往因为被病人的各种分泌物如汗液、胆汁、粪便、血液沾染而污染,从而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洗涤处理和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各种交叉感染的发生,威胁人身与社会安全。因此,医院布草的洗涤、运输、存放与使用,以及通过对洗衣房流程的优化管理, 在医院洗衣房环节切断交叉感染的通路,已为医院和政府相关部门所关注。
【洗衣房内设置物理屏障,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配置隔离式(前进后出式)洗衣机,有效防止清洁纺织品在洗衣房内交叉感染】
后勤、护理和监管三方合力,系统屏蔽交叉感染
从目前全球发展来看,主流的医疗纺织品洗涤与医院洗衣房流程管理系统中要包括三个部门,通过医院后勤部门、临床护理部门和感染控制办公室三方的通力合作,确保洗涤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降到最低。医院洗衣房流程管理:各个环节阻击交叉感染
洗衣房流程管理中的主要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收集、分拣、运输、洗涤、烘干、熨烫、回送、存储等八大环节。在这八个环节中,阻击交叉感染要环环相扣,不仅要对纺织品进行科学的清洗和消毒,还要重点注意避免污浊纺织品和清洁纺织品的交叉感染。运输环节——要提前安排好统一的运输路线,避免人群密集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无菌要求较高的科室,也要避免污浊纺织品和清洁纺织品的路线重叠。另外,干净纺织品的存储需要严格的监督,应该尽量避免长期存储清洁纺织品而造成二次污染。
洗涤设备——建议采用即俗称的隔离式概念(Barrie concept)洗涤机。也就是说污浊衣物从洗衣机的前面送进去,清洗后的干净衣物从后面取出来,从而避免受污纺织品和干净纺织品交叉污染,也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由于人工操作不当造成污染的风险。
建筑布局——应该考虑到净区和污区的分隔。洗衣房净区和污区的分隔可以将受污纺织品和干净纺织品用物理屏障分开,或者明确规定两者各自的放置区域,从而严格划分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过这样的隔离概念与解决方案贯穿整体洗衣房流程管理,将有效地杜绝交叉污染的风险。
洗衣房建筑布局结构上的隔离设计只是良好洗衣流程的开始,工艺、质量和监控才是杜绝感染的关键因素。为了严格实施洗衣房流程管理,应该有一个专门检查落实情况的管理系统,并且应该完整地保留记录,包括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可接受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和主要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洗衣技能和技术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指导来巩固这些技能,对洗衣房的工作质量,操作环节,制度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另外,洗衣房要严控病菌对员工可能的传染,因此必须树立员工正确防护意识,并提供相关措施对员工进行保护。如专用手部消毒设备、换衣间等,这些在洗衣房的建筑布局中也需加以考虑。
标准缺失 亟待解决
目前,欧洲、美国、澳洲和新西兰先后推出了各自的标准,针对防止医疗行业的纺织品洗涤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做出了强制性要求。而在我国,医疗纺织品洗涤行业以及洗衣房流程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